青銅神樹 三星堆博物館供圖
青銅面具 三星堆博物館供圖
以“構想煥發生機的未來社會”為主題的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會將於4月開幕。記者3月11日從三星堆博物館獲悉,青銅神樹等三件文物的複製品將亮相世博會中國館,向世界展示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日前,三件文物複製品已從廣漢出發運往日本。
青銅神樹契合中國館主題
中國館是大阪世博會用地面積最大的外國自建館之一,重點展示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以及我國在綠色發展方面的理念和成果。去年以來,專家反復在全國各大遺址中挑選對比,最終確定了包括三星堆在內的幾處遺址文物複製品亮相中國館。
哪些文物能夠作為三星堆的代表亮相中國館?“負責中國館佈置的相關部門首先圈定了三星堆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青銅神樹。”三星堆博物館副館長余健介紹,神樹代表了人類早期對天地自然的認知體系及趨同化的神話宇宙觀,可以視作上古先民人神互通神話意識的形象化寫照,是古蜀人神話宇宙觀具象化的物質載體,恰好和世博會中國館“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綠色發展的未來社會”主題契合。“作為目前出土的體量最大的商周青銅器,青銅神樹具有獨特的藝術和歷史價值。”
除了青銅神樹,三星堆青銅面具和青銅獸首冠人像兩件文物的複製品也將亮相中國館。青銅面具是三星堆出土青銅面具中的孤品,視覺造型別致、內涵豐富;青銅獸首冠人像的造型也非常特別,銅人雙手虛握,戴獸首冠,獸首大口、冠頂後部兩側鑄外展獸耳,看上去十分神秘。余健表示,這三件文物展現出了三星堆青銅文明豐富的文化面貌,是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生動例證。
使用3D列印對文物進行一比一複製
這三件文物均為我國重要文物,尤其是青銅神樹早已被列為禁止出國(境)展覽的文物。
三星堆博物館特別制定了三件文物的詳盡複製方案,在確保文物絕對安全的前提下,方案獲得國家文物局批准。去年12月,文物複製工作正式開始,最終耗時兩個多月完成了複製品製作。
文物複製是一個細緻活兒,首先要確保被複製文物的安全,因此所有文物的空間三維信息和表面紋理信息獲取,全部採用非接觸式不貼點、不噴粉掃描以及全方位、多角度拍攝的方式,確保對文物的擾動降到最低。
青銅神樹器身高大,神樹本身存在大量精美紋飾和小型鳥形飾。為了複製品能夠原樣展現神樹風采,工作人員先將文物分解,用3D印表機分別列印出不同的部件,再逐一對比蠟型上的紋飾與文物的區別。待蠟型確認之後,再在其上一層塗料一層砂,由細到粗完成鑄造所需的鑄造模殼,最後脫蠟、鑄造。工作人員在用化學藥品初步著色以後,再用礦物顏料對複製件進行細緻描繪,以此再現青銅神樹風采。
兩個多月的複製品製作過程中,大國工匠、三星堆博物館文物保管部副部長郭漢中帶領團隊傾力投入,確保三件文物的成功複製。日前,青銅神樹複製品已分段包裝,和另外兩件文物的複製品一起啟程運往日本。待文物複製品安全運抵日本大阪以後,郭漢中將前往世博會中國館進行最後的拼接工作。(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曉鈴)
同步播報
四川字庫塔文化展開展
四川195座字庫塔數量居全國之首
3月11日,以“字紙有靈 塔藏春秋”為主題的四川字庫塔文化展在四川省圖書館開展。展覽以靈性之源、匠心築塔、塔載千年、煥發新生四個單元重現字庫塔的前世今生,弘揚“耕讀傳家,崇文重學”的優秀傳統文化精神。
字庫塔又稱字庫、惜字塔、敬字亭等,是古人專門用於焚燒字紙的塔形建築。全國現存字庫塔251座,四川以195座的數量居全國之首,是研究巴蜀文化、建築藝術的重要載體。
本次展覽的不少展品對字庫塔的獨特歷史進行了呈現,觀眾可從中了解到字庫塔的歷史以及古人崇文重學的傳統。其中,一張廣漢字庫塔的舊照是現存較早的字庫塔照片之一。在另一件展品《畫説德昌》中,觀眾可看到涼山州德昌縣的字庫塔群,該展品對研究德昌的歷史文化和古建築特點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
本次展覽將持續至3月30日。(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鄭志浩 叢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