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重慶遊客李琴和朋友一下高鐵,便在成都東站換上地鐵;幾乎同一時間,市民劉歡也正帶著家人,驅車行駛在成都三環路上——使用的交通工具不同,他們的目的地卻同是位於成都南端的四川天府新區。
作為公園城市首提地,四川天府新區不僅吸引越來越多的海內外遊客慕名而來,也成為不少成都市民休閒度假的目的地。
“哇,天府新區比視頻中看上去還要美!”從地鐵站出來,四川天府新區的風光立即吸引了李琴的目光。“和去年相比,天府新區的交通似乎更通暢了,環境也更美麗了。”行駛在四川天府新區的馬路上,劉歡不由得感嘆。
其實,這也是不少市民遊客首次遇見四川天府新區,重新遇見四川天府新區時,共同的體驗和感受——
隨著四川天府新區深入貫徹實施城鄉人居環境“凈優亮美”專項行動,這裡小區門口的商業街區恢復整潔,長期佔道的施工圍擋陸續拆除,立交橋下、社區角落的荒地悄然變成了小遊園,不僅遊客收穫了更好的遊覽體驗,這裡居民的生活體驗,也變得越來越好……
遇見公園城市環境之美
來到天府新區的首站,李琴和朋友慕名前往麓湖公園社區。漫步在社區主幹道,李琴的手機鏡頭始終處於拍攝狀態,“這裡湖水清澈,能看到水底的遊魚;四週的環境優美,綠植和建築有機融為一體,地上連垃圾都幾乎看不到,讓我難以想像這裡是居民生活的社區而不是景區。”
麓湖為什麼幾乎看不到垃圾?原來,這裡通過“麓湖瓶子銀行”零廢棄藝術社區計劃等行動,已經讓“零廢棄”理念深入居民內心。
據悉,“麓湖瓶子銀行”零廢棄藝術社區計劃由麓湖公園社區居民志願隊伍聯合發起,邀請社區以及新區其他地方的孩子們零距離觀賞“瓶子藝術”,並親自動手參與塑膠瓶改造。“相較于具體的回收數量,我們更希望把抽象的環保概念落地到居民日常生活。”據該項目主理人李棣介紹,每年有一兩百名小朋友參與,背後帶動的還有幾百位家長,“剛開始是讓小朋友帶家長出來,後來家長也開始自己出來了。”
除了“麓湖瓶子銀行”,麓湖公園社區同時依託龐大的社區居民群體,創新多主體共建的綠色家園運營模式,建立“社區+基金會+開發商+物業+環境治理公司+居民”的公共環境治理機制,成立並實現募集3000余萬元的社區發展基金會,用於生態治理、環境提升、環保普及等多項人居環境提升工作。
劉歡這次來到四川天府新區,最想去的地方則是正興街道官塘村。恰逢菜花節活動,劉歡在一望無際的油菜花中欣賞美景的同時,也在春光裏的鄉村壩壩宴享受鄉村的特色美食。
村民和遊客們大快朵頤一番,幸福而去,100余桌宴席産生的近1噸餐廚垃圾會不會污染環境、滋生病菌,影響鄉村的美?不用擔心,在讓人們幸福用餐的同時守護公園城市的美好環境,四川天府新區已有辦法。
四川天府新區生態環境和城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為了更好處理公園城市産生的廚余垃圾,天府新區國有平臺控股成立成都天投蔚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推動餐廚垃圾“收運+處置”一體化運營,並積極探索鄉廚收運模式創新。
“目前我們已與新區50余家主要鄉廚單位建立合作關係,通過門店定點回收及上門回收相結合模式,基本能實現鄉村宴席餐廚垃圾應收盡收。”成都天投蔚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周俊陵介紹道。“除了鄉廚垃圾,我們還與新區3000余家餐飲商家完成合作簽約,日均收運能力已達到100噸左右。”他説,所收廚余垃圾會轉運到異地工廠“變廢為寶”,平均每噸餐廚垃圾還可帶來500元左右的經濟效益。
遇見公園城市秩序之美
從麓湖前往興隆湖,走出興隆湖地鐵站B口,映入李琴眼簾的除了美景,還有擺放有序的共享單車,拿出手機完成單車掃碼,李琴和朋友立即按照計劃開啟環湖騎行,“車輛擺放有序,讓人的感受非常舒適,我們騎行一週,也沒有遇到堵車的情況。”
李琴更好的騎行體驗,源自天府新區推行的地鐵站口共享單車“一站一策”管理試點點位。“我們在興隆湖地鐵站B口等多個試點點位,推行共享單車與私人電瓶車分類停放並探索共享單車分色擺放。”四川天府新區相關負責人説,他們同時根據轄區內單車承載量及需求量,科學規劃設置共享單車停放點位,優化車輛停放秩序,從而保障道路暢通。
與此同時,驅車路過萬安街道雅居樂花園小區外的商業街時,劉歡只覺得這裡車流有序,路面整潔,完全料想不到這裡曾是讓周邊居民“煩心”的地方。
原來,這條600米長的商業街日均人流量達到1萬人以上,在帶給居民便捷購物的同時,佔道經營和長時間的噪音,也給居民出行以及休息帶來困擾。
“此前,我們曾採用‘貓鼠遊戲’式執法來解決,但總是治標不治本。”萬安街道綜合執法協調辦主任謝偉介紹,在城鄉人居環境“凈優亮美”專項行動中,這裡發生了質的改變。
原來,在專項行動中,天府新區將“痛點清單”轉化為“行動指南”,針對雅居樂花園小區片區採取“交警城管執法+街道社區協同+物業企業參與”的三維聯動機制,讓停車秩序更加規範,佔道經營得到有效改善,佔道物品被集中清理後路面恢復如初。
“開展‘凈優亮美’行動一定不是簡單粗暴的‘一刀切’。”謝偉補充道,對於有長期經營需求的流動商販,街道會同社區在廣場附近規劃了近500平方米的“愛心菜市”,配置了垃圾桶、電源、自來水等設施。
如今,商販的經營依然熱鬧,而居民的幸福感卻直線上升,“這條街整治後,出門回家路過心情都舒暢了。”
遇見公園城市空間之美
這段時間來到四川天府新區,不少市民和遊客都曾遇到這樣的場景——興隆湖沿岸,工作人員對周邊景觀照明設施進行檢修維護;街頭巷尾處,居民用心打掃庭院,精心裝扮家中陽臺;不僅如此,新區的市政道路、城市綠化、佔道施工圍擋、戶外廣告招牌等,也迎來集中清理整治……
原來,天府新區“亮空間”行動正在更廣範圍、更深層次鋪展開來。
“有路無燈、有燈不亮的情況,不僅帶給市民遊客不好的觀感,更影響到人們的出行體驗。”四川天府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堅持問題導向、用戶思維,新區根據實際情況大力推動街巷增燈補亮,同時作為公園城市先行區,四川天府新區特別加大綠色低碳節能光源應用力度,實施城市道路照明節能改造,力爭以更低的能耗和更少的碳排放,帶給市民遊客更好的空間體驗。
“這一過程中,我們同時全面摸排農村道路、集中居住區照明需求,有序推進農村公共空間照明改善。”該負責人説。
與此同時,四川天府新區開展“拆違促安全”專項治理,堅決拆除佔壓燃氣管線、影響公共安全等違法建設點位,加強城市戶外廣告招牌“缺筆少劃”、超大超亮、破損臟污,燈箱廣告違規佔道等亂象治理,全面清理農村小廣告、牛皮癬、過時標語橫幅。結合既有建築風貌提升項目,統籌凈化、綠化等方式,同步對建築第五立面進行整治……
“天府新區的空間之美,不只體現在這裡的山水,也體現在城市建築和空間的一個個細節裏。”李琴説。
遇見公園城市風貌之美
結束興隆湖的“打卡”,李琴當天的最後一站,來到興隆湖畔的鹿溪智谷。在那裏,她碰到不少前來騎行的“騎手”。
在這裡,整條綠道沿線不僅有“剛出爐”的新驛站,還有多個網紅打卡地,可謂一步一景。順著綠道往前,她還偶遇四川省圖書館鹿溪智谷分館——館裏。
這座藏在公園中、掩映在樹林裏的圖書館,是一個集文創展陳、閱讀空間、科普教育和讀者服務為一體的開放式複合空間,墻面運用了大量透明玻璃設計,呈現出雅致舒適的自然氛圍。
開放不久的鹿溪智谷,正是天府新區“美風貌”的舉措之一。
根據《四川天府新區城鄉人居環境“凈優亮美”專項行動方案》,四川天府新區將在2025年底前,切實優化提升街區2個、街巷3條、街角40個,打造“金角銀邊”公共空間7個,營造更加整潔有序、生態宜人、智慧現代的公園城市先行區。
“在實施‘凈優亮美’行動的過程中,‘人’的因素尤其關鍵。”在太平街道黨工委委員、人大工委主任楊學明看來,要確保整治行動取得實際效果,歸根結底要依託群眾、發動群眾、服務群眾。太平老場鎮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就確定了“建、管、疏”三步走行動策略,既實現人居環境“面上”整體提升,又兼顧以人為本“內裏”為民服務,為老百姓留住老場鎮獨特的煙火氣。
對此,四川天府新區生態環境和城管局相關負責人進一步補充道,新區實施“凈優亮美”行動,將進一步探索城市綠化整治與社區治理相結合的實現路徑,引導和鼓勵社區居民、商家、單位等主體參與實施陽臺美化、街角綠地打造,並通過開展美麗庭院評選等方式,真正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圍。
久久為功,步步為營。當下的天府新區,正在每一個街區、小巷、庭院掀起人居環境整治新熱潮,讓公園城市“顏值”與“氣質”同步提升,不斷擦亮公園城市首提地城鄉人居環境底色。
白澤/文 馬驥/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