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拍攝的東方電氣集團東方電機有限公司衝剪分廠的定子衝片“無人車間”。該廠通過“智改數轉”,人均産出可提升620%,勞動強度降低90%以上。
4月16日,通威太陽能(眉山)有限公司新建高效晶硅太陽能電池四期項目生産車間,數百台AGV小車來回穿梭搬運物料,智慧化生産線高效運轉。該項目自2024年3月投産以來,21條生産線滿負荷生産,日産出成品電池480萬片。
4月11日,工人騎著平衡車在瀘州老窖智慧包裝中心的車間內巡檢。車間內的5條生産線已實現全流程自動化,包裝速度每小時可達1.5萬瓶,生産效率較傳統模式提升2倍以上。
4月18日拍攝的東方鍋爐自貢基地中的蛇形管“數制·智聯”工廠。作為首個實現蛇形管全工序智慧製造的工廠,其代表了鍋爐行業數字化、智慧化製造的最新成果,標誌著東鍋在智慧製造和數字化轉型方面走在行業前列。
4月15日,在東方電氣集團東方電機有限公司衝剪分廠的定子衝片“無人車間”,偌大的車間內僅有幾名技術工人穿梭其間。這便是四川製造業向“智造”轉型的生動縮影。經過“智改數轉”(智慧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工廠在今年1月入選工信部公佈的首批國家級卓越級智慧工廠名單。與此同時,四川還有另外9家工廠成功入選。
近年來,眾多四川製造企業引入智慧技術和數字化管理手段,實現了生産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為四川製造業注入新的活力。
智慧工廠的核心在於技術的應用。在四川各地,越來越多的企業引入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手段,讓生産過程變得更加智慧和高效。四川省通過打造一批智慧工廠示範項目,帶動整個行業的升級轉型。例如,成都微網優聯科技(成都)有限公司的“5G+工業互聯網”智慧工廠,實現了生産全流程的數字化管理,生産效率大幅提升,成為行業內的標杆企業。
最新發佈的四川省2025年一季度經濟“成績單”頗具説服力:全省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5%;工業機器人、感測器等人工智能相關産品産量分別增長20.9%、23.3%。(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何海洋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