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康城區 馬爾康市委宣傳部供圖
4月28日,“萬千氣象看四川·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系列新聞發佈會馬爾康專場在成都舉行。來自高原的馬爾康市,向外界展示了其三次産業結構優化、動能轉換提速、城鄉融合縱深的清晰路徑。
據悉,在“強州府·建名城”發展戰略指引下,這座青藏高原東部邊緣的藏族聚居區核心城市,正以清晰的目標、務實的行動,走出一條生態優先、三産協同的高品質發展之路。
建“夏繁阿壩”育種品牌
一産依託“龍頭”帶動提質增效
“在夏繁基地,發掘出土距今五千年的新石器時代遺址,考古出土的粟、黍等農業遺存確認,五千年前,這些區域已是川西地區重要農業中心。”發佈會上,馬爾康市副市長澤仁機拿出一張照片,上面正是出土五千年前的粟、黍。
澤仁機提到的夏繁基地,就是天府夏繁馬爾康現代種業園,位於馬爾康市腳木足鄉,這裡氣候冷涼、光照充足,適宜良種育繁推一體化。核心區面積達700畝,主要開展油菜、小麥、馬鈴薯、豆類等作物的夏繁。目前,基地已完成一期建設,正全力推進二期建設。
“我們將努力把夏繁論壇打造成為繼騰衝生物多樣性論壇和海南南繁矽谷論壇之後的全國農業領域第三大高峰論壇。”澤仁機透露,隨著天府夏繁(馬爾康)現代種業園加速建設,全國夏繁論壇永久會址暨嘉絨農耕文化博覽館將於今年亮相。同時,首屆全國夏繁論壇將於下半年在馬爾康舉辦,助推在全國形成“夏繁阿壩、南繁三亞”的農作物育種品牌。
近年來,馬爾康堅持從“資源型”向“效益型”轉變,優化形成“一軸兩園三區”佈局,編制完成《馬爾康現代農業園區規劃》,統籌推進“卓克基、雪馬山、嘉絨爾康”等十大有機農産品品牌建設,以天府夏繁馬爾康現代種業園為龍頭,大力發展牦牛養殖、生態種植、綠色農特産品精深加工,推動第一産業提質增效。
此外,馬爾康還積極推廣“合作社+農戶+龍頭企業”模式,打造“嘉絨藏雞”“馬爾康土豆”“高原牦牛肉乾”等區域公用品牌,提升農産品附加值。通過“農業+旅遊”“農業+文創”等新業態拓展,第一産業開始突破地域局限,走向市場廣闊天地。
綠色動能澎湃
二産立足資源優勢謀發展
馬爾康擁有豐富的水電資源和戰略性礦産資源,立足資源稟賦優勢,馬爾康如何以發展的“含綠量”提升增長的“含金量”?馬爾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潘勇介紹,圍繞加快“西部清潔能源供給地”目標,馬爾康將以攻堅之勢推進雙江口、巴拉、金川水電站及大藏光伏項目建設,並圍繞清潔能源産業,延伸産業鏈條,推動相關配套産業的發展。通過儲能設施建設、電力輸送網絡優化等,讓馬爾康的清潔電力通過“特高壓高速路”直抵千萬家。
不久前,馬爾康黨壩鋰礦成為四川首個氧化鋰資源量超百萬噸的花崗偉晶岩型鋰礦床,也是目前亞洲探明資源量最大的鋰礦床。潘勇説:“馬爾康正積極探索‘水風光儲一體化’,著力構建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的清潔能源體系,這些項目的系統規劃和有序開發,將把馬爾康的資源優勢轉化為強勁的發展勝勢,為地區經濟社會的高品質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綠色動力。”
據悉,在鋰資源開發方面,馬爾康擁有儲量約139萬噸的鋰輝石資源,是川西北鋰産業帶重要一極。馬爾康將圍繞四川省“打造世界級鋰電産業基地”目標,以“馬爾康速度”助力礦企投産進程,實現資源就地轉化,加速構建“資源開採—鋰鹽加工—鋰電製造”全産業鏈條,以鋰資源開發為核心,統籌推進綠色轉型與高品質發展。
與此同時,馬爾康大力發展綠色建材、生態農産品加工、中藏藥材深加工等特色二産,加快推動産業從“挖資源”向“強鏈條”邁進。
建設全域旅遊示範區
三産融合打造現代服務業增長極
馬爾康,藏語意為“興旺發達之地”,是阿壩州州府所在地,也是嘉絨文化、紅色文化的交匯點,文化底蘊深厚。
“2024年,馬爾康入選美麗中國建設實踐案例。功能完善、品位高端、獨具魅力的高原名城初具雛形。”澤仁機介紹,馬爾康正在加大“城市更新”力度,不斷加快“強州府、建名城”進度,以全域旅遊示範區建設為抓手,將文化資源轉化為市場熱度,打造現代服務業增長極。近年來,馬爾康聚焦“拴心留人、招商引客”目標,以城市更新“帶動”基礎設施“補短”,推動城鄉融合中不斷“提檔升級”,逐步提升馬爾康“人氣、商氣、文氣、名氣”。
“馬爾康這座獨具魅力的城市,正將地理空間的‘小局限’轉化為高品質發展的‘大格局’。”馬爾康市委副書記、市長蔣剛介紹,馬爾康將始終錨定“六地六城”建設目標,憑藉旅遊資源優勢,依託嘉絨文化資源優勢,擦亮文化名片,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提升城市知名度。(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王祥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