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12隻人工繁育朱鹮在四川省樂山市沐川縣濕地公園成功放飛,標誌著當地朱鹮野化保護工作進入新階段。
放歸現場 供圖 四川省林草局
朱鹮被譽為“東方寶石”,是低海拔濕地生態系統的旗艦物種,也是環境品質的“活體監測儀”。為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沐川縣自2019年啟動朱鹮人工繁育及野化放飛研究,建立了朱鹮繁育中心,並引入朱鹮種源40隻。經過幾年努力,人工種群已擴增至83隻,為野化放飛提供了良好基礎。
朱鹮 供圖 四川省林草局
考慮到人工繁育個體野外生存能力較弱,繁育中心自2022年起分兩期開展野化培訓,重點提升朱鹮的覓食、飛行和避敵能力;2024年建成3000余平方米倣自然環境的訓練籠舍,累計完成28隻朱鹮的第二期培訓,並通過健康檢測與飛行評估。
朱鹮 供圖 四川省林草局
本次首批放飛的12隻朱鹮均佩戴北斗衛星定位器,將開展後續跟蹤監測,評估活動軌跡、生存能力和繁殖情況,為建立穩定野生種群奠定基礎。為提高公眾對朱鹮的認知和保護意識,沐川縣林業局通過短視頻、電視報道、宣傳單等方式開展多渠道科普宣傳,鼓勵群眾積極參與保護行動。
此次放飛不是終點,而是起點。未來,沐川縣將持續擴繁人工種群,開展野化放飛,並與科研機構深化合作,優化朱鹮棲息地建設,推動朱鹮種群在自然環境中穩定發展,為生物多樣性保護作出更大貢獻。(文 成蘇蘇 李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