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成都文化新地標——東安湖大劇院迎來歷史性時刻,其開幕首演劇目《我的大觀園》在此連續3天上演。這場融合古典美學與現代舞臺技術的視聽盛宴,不僅標誌著東安湖大劇院正式投入運營,也為市民帶來一場高水準的藝術體驗,首演啟幕傳統戲劇的“青春化”突圍。
《我的大觀園》劇照 供圖 成都市龍泉驛區委宣傳部
作為東安湖大劇院的首演劇目,《我的大觀園》是以《紅樓夢》為靈感藍本的越劇力作,憑藉創新的敘事、詩化的演繹與極致的舞臺美學,不僅重現紅樓一夢的悲歡離合,更在當代語境下賦予經典以新生,引發觀眾的熱烈反響。
東安湖大劇院坐落于成都龍泉驛區東安湖生態公園核心區,總建築面積4.3萬平方米,設計規劃一座2045座大劇場和一座448座的多功能劇場,憑藉國際頂尖的舞臺設備與聲學系統,為傳統藝術提供容納創新表達的物理空間。
在劇院內,傳統戲曲不再是“博物館藝術”,而是鮮活的文化對話。在傳統與創新的碰撞中,《我的大觀園》成功激發現場觀眾對傳統藝術的深切關注與熱烈探討,讓傳統戲劇藝術成功“破圈”,迎來更多“追戲人”。
演唱會場景 供圖 成都市龍泉驛區委宣傳部
近年來,成都龍泉驛區搶抓“後大運”紅利,東安湖體育公園逐漸成為成都大型演唱會的“首選地”。持續走熱的演唱會市場“火力”與“活力”迸發,帶動周邊“吃住行遊購娛”全面開花,讓龍泉驛“演唱會經濟”乘風而起。
而隨著東安湖大劇院的落成投運,龍泉驛文化消費場景將向更深度、更多元的“演藝經濟”迭代發展。據了解,未來,這裡還將承接歌劇、話劇、音樂會等演出,助力成都建設“國際音樂之都”。
當東安湖體育公園“熒光棒海”熱度依然,而大劇院的紅綢也悄然揭開——演唱會的電音伴隨著傳統戲劇的水袖翩然起舞。從萬人合唱的聲浪到劇場的屏息凝神,龍泉驛正用演唱會“熱力”點燃傳統戲劇“美學”。這裡正上演著一場傳統與現代奇妙的“雙向奔赴”,彰顯出龍泉驛文化生態的獨特張力。(文 江逸 向競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