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筠連縣:苗鄉唱響幸福“鴿”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5-07-24 14:48:42

  近日,在宜賓市筠連縣團林苗族鄉新陽村的筠連團林濟眾鴿子養殖專業合作社的鴿子養殖場,“鴿”聲一片,飼養員穿梭在一排排鴿籠間,忙著喂食、查看乳鴿成長情況。

宜賓筠連縣:苗鄉唱響幸福“鴿”_fororder_飼養員查看查看乳鴿成長情況-供圖-筠連縣融媒體中心

飼養員查看乳鴿成長情況 供圖 筠連縣融媒體中心

  “現在存欄3萬隻左右,每天産蛋約600枚至700枚、孵化乳鴿300隻到400隻,下半年,還將新增存欄6000隻左右。”筠連團林濟眾鴿子養殖專業合作社技術員但唐秋介紹説。

  説起團林鴿子産業,要追溯到2018年。當時,作為脫貧攻堅産業扶貧的嘗試,該鄉整合産業扶貧資金100萬元,在新陽村建設佔地面積4.88畝的鴿子養殖場,成立筠連團林濟眾鴿子養殖專業合作社,引進種鴿7000隻集中養殖,通過“合作社+貧困村+貧困戶”模式,走出一條産業扶貧之路,帶動團林苗族鄉6個村100戶貧困戶實現脫貧增收。

宜賓筠連縣:苗鄉唱響幸福“鴿”_fororder_鴿子養殖場-供圖-筠連縣融媒體中心

鴿子養殖場 供圖 筠連縣融媒體中心

  無論是脫貧攻堅,還是鄉村振興,産業興旺是關鍵。經過7年的發展,養殖場由最初的4.88畝發展到現在的15畝,配套建設存量100噸的倉庫、100噸的凍庫以及月孵化10000隻乳鴿的養殖生産線,鴿子從最初的7000隻發展到現在的30000隻。養殖場通過“觸網”“訂單制”等銷售模式,讓鴿子産品供不應求,鴿子産業遠近聞名,從過去的脫貧産業變身為鄉村振興、促進當地村民持續增收的致富産業。

  如今,該鄉鴿子養殖技術和管理模式已臻成熟。全鄉實現“統一技術、統一管理、統一銷售”的“三統一”,不僅降低病害風險,也提高養殖效率。為進一步健全産業鏈條,補齊要素短板,拓展産業增值增效空間,持續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團林苗族鄉還將繼續在鴿子養殖、品牌打造、市場開發等方面下足功夫,讓和平鴿唱出幸福歌。(文 羅嘯馳 宋婷)

編輯:鄧超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