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賽場到街巷:世運會重塑成都“巴適”生活新圖景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5-08-14 09:55:46

  興隆湖畔,晨跑者的剪影掠過粼粼波光,與岸邊的沙灘場館構成一幅動感畫卷;錦江旁的茶館裏,竹椅輕搖,蓋碗茶香嫋嫋,茶客們饒有興致地討論著世運健兒的精彩表現。

從賽場到街巷:世運重塑成都“巴適”生活新圖景_fororder_圖片-1

世運會泰拳女子48公斤級四分之一決賽 攝影 史啟穎

  在成都,這場以“運動無限 氣象萬千”為名的世界盛會,正生動詮釋著成都獨有的“快慢哲學”——既有擁抱全球賽事的澎湃活力,亦能守護巴適生活的悠然底色。

從賽場到街巷:世運重塑成都“巴適”生活新圖景_fororder_圖片-2

世運會斯諾克6紅球女子預賽 攝影 毛雯卉

  這恰是成都積極踐行成都市委十四屆七次全會“辦賽營城、興業惠民”理念的鮮活注腳,通過精心編織體育與文化、旅遊、消費的共生網絡,世運會不僅搭建起頂尖競技的舞臺,更化作一股浸潤全城的暖流,悄然提升著城市的國際風範與市民觸手可及的獲得感,開啟了一場關於城市品質與幸福生活的深度實踐。

從賽場到街巷:世運重塑成都“巴適”生活新圖景_fororder_圖片-3

世運會開幕式煙花秀 攝影 周家全

  從運動地標出發 賽事場館與城市美學共融

  成都,這座雪山腳下的公園城市,從來不缺乏運動場上的時尚美學。

從賽場到街巷:世運重塑成都“巴適”生活新圖景_fororder_圖片-4

世運會寬窄巷子打卡點 攝影 張子晴

  從成都最早的足球場——華西協合大學足球場,到新中國第一座現代化體育場——成都市人民體育場,再到如今遍佈全市的兩百餘座各式體育場館。每一座場館的建成,都是城市活力與美學品味的又一次昇華。

  當晨曦的微光灑在東安湖體育館的圓形穹頂上,四隻太陽神鳥懸浮其上、熠熠生輝,穹頂中心用十二支羽毛勾勒出圓形旋轉的太陽,與朝陽相映成趣。這一刻,成都的運動基因在金色光芒裏悄然沸騰。

從賽場到街巷:世運重塑成都“巴適”生活新圖景_fororder_圖片-5

世運會男子雙人同步(蹦床)預賽美國隊 攝影 王子涵

  當觀眾置身於東安湖主體育場的看台中,視線從場內無縫引向遠方:龍泉山的皚皚山峰、東安湖的碧波盪漾,仿佛能讓觀眾的每一次吶喊都有遠山迴響、每一次呼吸都與天地共鳴。作為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得主,東安湖體育場館不僅以卓越的工程品質定義城市新顏,更以開放與傳承的匠心,譜寫了成都運動態度與時尚圖景。

  基礎設施建設的蓬勃發展與系統性惠民政策協同發力,加速成都邁向“世界賽事名城”。據統計,近三年,成都舉辦包括世乒賽、大運會、湯尤杯在內的國際、全國性賽事140余項。

  在賽事帶動下,成都持續推動體育資源惠民共享,眾多體育場館相繼出臺便民政策,通過全年免費或低收費的方式向公眾開放,為市民提供了兼具專業性與普及性的運動空間。

從賽場到街巷:世運重塑成都“巴適”生活新圖景_fororder_圖片-6

溫江區涌泉街道花土社區羽毛球賽 供圖 涌泉街道花土社區居委會

  在成都市城北體育館附近生活了40年的市民李女士表示,自從場館2016年開始翻新後,前來鍛鍊的居民明顯增多。羽毛球、乒乓球、廣場舞等活動在場館內外有序開展,社區的健身氛圍愈發濃厚,體育正逐漸成為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運動場景出發 全民健身與市井煙火交織

  成都市民的運動生活早已打破“賽場-生活”界限,全民運動的能量早已溢出運動場,在街巷褶皺裏生根發芽,在市井煙火裏壯大。

從賽場到街巷:世運重塑成都“巴適”生活新圖景_fororder_圖片-7

世運會城市誌願服務小站 攝影 史啟穎

  作為全球規劃最長的綠道體系,天府綠道將雪山溪流、公園花田、城市地標串聯起來,編織成一條“推窗見綠”的生態廊道。市民無論是迎著朝陽漫步,還是伴著夕陽奔跑,更或是騎行穿梭其中,在天府綠道上都會讓運動沉浸于自然之中,讓你穿越公園城市的詩情畫意。

  在天府綠道,不論是專業的運動員或是普通的健身愛好者都能在這裡體驗到運動的樂趣。今年,天府綠道國際自行車賽吸引16支來自世界各地的車隊與騎行愛好者共千名騎手,齊聚綠道一較高下。另一邊,四川大學的留學生順李選擇以徒步的方式挑戰自我,用一整天走完全長100公里的環城綠道,從另一種視角領略這條生態廊道的獨特魅力。

從賽場到街巷:世運重塑成都“巴適”生活新圖景_fororder_圖片-8

四川大學的留學生順李一天走完全長100公里的環城綠道 受訪者供圖

  作為世界田聯金標賽事的成都馬拉松,將部分賽段植入綠道,讓運動更加奔向廣闊的公園城市。

  除了運動員的角逐,成都馬拉松更是一場全民盛會。在跑道上,參賽者們身著五花八門的“cosplay”造型,為賽道增添歡樂氣氛;孩子與老人、跑者與觀眾共同演繹運動與娛樂的完美融合。在成都,運動即娛樂,馬拉松參賽選手用腳步丈量城市的擴展,也在現代都市交錯的長廊中,盡情體驗馬拉松帶來的無限樂趣。

  商場中央變成潮流舞臺,霹靂少年在商場裏旋技比拼;新華公園籃球場歡呼如潮,青年們在街頭籃球賽上揮灑汗水;更有社區廣場上的銀發族踏著流行歌的鼓點起舞。在成都,運動是轉角相遇的擊掌,是街頭巷尾的喝彩,是生活本身的呼吸頻率。

從賽場到街巷:世運重塑成都“巴適”生活新圖景_fororder_圖片-9

COSMO商場裏的霹靂舞比賽 攝影 楊有雅

  從運動消費出發 賽事經濟與城市發展同頻

  消費,在這座城市裏,不僅是帳單上的數字,更是生活樂趣與産業躍升的體現,是城市心跳最鮮活的節拍器。

從賽場到街巷:世運重塑成都“巴適”生活新圖景_fororder_圖片-10

世運會官方特許商品零售店寬窄巷子店 攝影 張子晴

  為迎接全球遊客,成都精心策劃“世運有禮 成都等你”世運消費惠民專項活動。顧客到店出示演藝賽事活動的票根,就能在參與活動的餐廳、景區和酒店享受打折、抽獎、贈禮等專屬優惠。吃、遊、住,全市近160家餐飲、景區和酒店的商戶被小小的票根串聯起來,票根化作消費的“通行證”。

  城市的活力也體現在運動産業與健康理念中。根據啟信寶數據,截至2025年3月12日,成都健身相關企業數量已躍升至21426家,穩居全國第四。這股熱潮不僅涌動在現代化的健身房裏,更浸潤在市井煙火深處。棗子巷的中醫館裏,“艾灸+太極”的養生課堂悄然興起,縷縷藥香伴著舒緩的招式,傳統康養智慧與現代健身理念在社區的一角和諧交融。

  世運的東風更點燃了攀岩産業的黃金期。“香蕉攀岩”西南首店落戶環貿ICD,試營業期間,門店最高單日接待客流超700人次,售價600元—1000元的專業攀岩鞋受熱捧,還帶動相關體育裝備的銷售。更令人矚目的是,成都南一環正在建設的國際體育公園城,將建成一個高達130米的室內攀岩峽谷,建成後將成為國內最高的室內攀岩峽谷。

  而世運會的吉祥物“蜀寶”與“錦仔”,早已跳出毛絨玩具的櫥窗,化身為流動的城市文化符號。位於成都市紅星路廣場的世運會官方特許商品零售店,吸引不少市民和遊客駐足選購。門店負責人李金城介紹,目前,店內商品有36個大類638個小類,其中,川味美食坊盲盒、與武侯祠聯名的坐肩毛絨玩具以及鍍金紀念章成了大家爭相購買的熱門選擇。

從賽場到街巷:世運重塑成都“巴適”生活新圖景_fororder_未標題-2

世運會官方特許商品零售店紅星路廣場店 攝影 史啟穎

  賽事有期,營城無界。從世界級場館的匠心美學,到綠道市井的全民運動,再到消費新潮的蓬勃脈動,成都,正以“辦賽營城、興業惠民”的生動實踐,讓運動的基因在城市肌理中紮根、沸騰,引領這座城市奔向更廣闊、更巴適的未來。(文 楊雯涵 齊旭 劉厶源 楊有雅)

編輯:鄧超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