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自貢市貢井區橋頭鎮,空氣裏混著柑橘節拍和油葵花香。城裏遊客舉著冰啤在橘樹下搖擺,老鄉捧著沉甸甸的葵花盤咧嘴笑,川南小鎮用腳下的泥土當畫布,繪出一幅熱氣騰騰的農旅融合新圖景。
向日葵花海 供圖 自貢市貢井區委宣傳部
“抬頭是一顆顆飽滿的橘子,腳下是黑油油的泥巴,跟著音樂吼一嗓子——這輩子頭一回在果園裏蹦迪。”從自貢市區趕來的小王抹了一把汗,手裏的冰啤酒跟著節奏晃悠。數千雙手在挂滿果實的柑橘枝杈間揮舞,舞檯燈光一打,整片果園成了沸騰的大音箱。
向日葵花海 供圖 自貢市貢井區委宣傳部
這場“橘響橋頭”鄉村音樂節直接把舞臺種進柑橘産業園。橋頭鎮文化站負責人説,橘子樹下開唱,就是要讓城裏人扎進果園,感受這份豐收的野趣和熱鬧。
這一鬧,周邊農家樂民宿一房難求,鎮上餐館家家爆滿,音樂節現場支棱起的特産攤子更讓本地貨成了香餑餑。“一手擼串,一手提特産,這搭配絕了。”遊客王先生笑著展示戰利品。攤主老李數票子直樂呵:“今天賣出的東西比得上以前賣好幾天的量。”
向日葵花海 供圖 自貢市貢井區委宣傳部
橘園的熱乎勁兒還沒散,白房村的田野又掀起金色風暴。8月15日,內江遊客張女士一頭扎進比人還高的油葵花海,手機鏡頭瞬間被金黃淹沒。誰能想到,這片百畝“網紅”花田去年還是撂荒的集體地?
花田邊,村民劉大姐的小攤被圍得水泄不通。“自家種的瓜果蔬菜,新鮮著呢,一天能賣這個數。”她伸出手指笑得合不攏嘴,“以前這地閒著長草,現在可真是咱的黃金地。”
除了賞花,村裏還組織遊客下田體驗。帶孩子前來的李女士直點頭:“這一趟比課本講的粒粒皆辛苦生動多了。”
向日葵花海 供圖 自貢市貢井區委宣傳部
這朵向陽花實實在在為老鄉榨出多桶金:前期,以花為媒,激活鄉村旅遊,帶火餐飲民宿;後期,精深加工榨取“液體黃金”,延伸産業鏈條。自貢市貢井區農業農村局專家現場點讚,這個品種的油葵每畝産籽超300斤,出油率30%以上——用花海引人氣,靠油香鼓腰包,白房村這路子硬是走出了鄉村振興的黃金樣板。
從橘園的音浪到葵田的金浪,橋頭鎮的農旅融合不是一陣風的熱鬧。一本土地賬算出新氣象:老鄉腰包鼓了,永順村村民把地流轉給柑橘園,算上租金加工錢,一年人均增收兩三千元;村集體壯實了,油葵項目盤活閒地,預計今年白房村集體經濟人均增收100元以上,垂釣民宿已在規劃;産業路子寬了,“橘響橋頭”正謀劃四季常響,油葵也從看花走向榨油的深加工,“液體黃金”身價更高。
當知足的旋律混著橘香飄遠,當新榨的葵花油在鍋裏滋啦作響,橋頭鎮的故事就藏在老鄉數錢的笑紋裏、遊客朋友圈的九宮格裏、村集體賬戶跳動的數字裏。沒有高深理論,沾著泥巴的實踐最有説服力——土地這魔術師只要點子活,照樣能變出鄉村振興的金光大道。(文 李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