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國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疫情防控形勢積極向好的態勢正在拓展。這就意味著,中國正處於從疫情的最嚴峻時刻,向“戰疫情”與“促發展”,統籌兼顧的常態化轉變。這就要求兼顧、協調社會各方面的需求,精準施策、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在這個大背景之下,日前成都出臺《關於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奮力完成2020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意見》,打出了一套組合拳。
一、保生産,底盤要穩
經濟社會的發展,千頭萬緒,但正如馬克思用生産與消費的矛盾運動來解析社會發展的規律,生産與消費,是戰疫與經濟社會發展政策這套組合拳的上下盤。生産是腿腳,要站得穩,消費如拳頭,要舞得活。
社會生産是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來源,是國家、地區經濟發展的基礎。而現代化、科學的防疫,靠的也是各種物資支持。如果不復工復産,不僅短期內將影響疫情防控所需的醫療物資供應,長期來看各類生活物資也面臨短缺風險。所以,中央一直提倡全面復工,從這個角度看,保生産,就是保防疫,保經濟。
目前,各地的復工復産,還存在很多問題。社會生産是一個精巧的網,每一個環節都依靠其他環節支撐,上游的原材料、下游的客戶、工廠的工人、物流的暢通、運行的週轉資金,現在,還有額外的防疫需求,往往是一個環節缺失,整個鏈條癱瘓。
對此,成都出臺的一系列政策,圍繞企業所需的方方面面,腿腳功夫硬,站得穩。從財稅政策扶持到加強資金流動性,從保障企業用工到保證物流暢通,凡是生産所需,就是政策著力之點,從而幫助、促使生産儘快恢復。對企業來説,這些政策針對性強,現實程度高,既解決復工復産中的具體問題,也能從中長期幫助企業應對疫情帶來的經營困難。在全面復工的推動下,大運會12個新建場館、37個場館改造項目紮實推進。地鐵、鳳凰山體育公園、天府錦城,機器開動的聲音又轟轟響起。
生産的擴張,也必然是城市的發展。目前,成都東部新區已進入由全面規劃到全面建設的新階段,九大片區未來10年計劃總投資3086億元,今年計劃總投資289億元,高品質打造成渝相向發展新興極核,必然會通過投資,帶動成都的中長期社會生産與經濟發展。
二、促消費,拳法要活
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中指出:只是在消費中産品才成為現實的産品。社會生産不是目的,消費才是目的。消費是經濟發展的目的,人民群眾從消費中構建自己的美好生活,才能有獲得感。消費的拳法虎虎生風,自然帶動經濟社會的軀體生龍活虎。
消費是經濟發展的動力,2019年上半年,全國最終消費支出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0.1%,明顯高於投資與出口。不斷升級的消費,正拉動著中國經濟穩穩地向前跑。在當下,只有消費穩住了,生産才能真正的穩住。這就使得促消費成為當下的必然政策選擇。
實際上,促進消費一直是常態性的政策,2019年密集出臺多個促進消費政策,1月份有《進一步優化供給推動消費平穩增長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方案》,8月27日,國務院又印發了《有關促進商業消費的二十條意見》。從這個角度看,成都此次的促消費政策,既是此前常態化政策的延續,也是針對疫情的精準之舉。
成都此次的《意見》從積極釋放消費活力、全力擴大有效投資、保持外資外貿良好發展態勢、強化創新供給推動轉型發展。具體來説,通過塑造“三城三都”城市品牌,實施消費提升行動,鼓勵發展消費新模式新業態,推動綠道經濟、假日經濟、夜間經濟等回補增長,從消費推動整個市場的恢復與經濟的發展。
在諸多的消費中,疫情之下,文旅行業可謂首當其衝。餐飲尚可線上自救,但電影院、文藝演出場所、文博單位、娛樂場所均全部停止營業。在這個方面,成都日前出臺的20條支持文化旅遊業健康發展措施,起到了及時雨的作用。
從促進文旅行業辦活動,培育新業態、新消費,到從成本上,免減文旅企業的稅費與社保、電費水費;再到在收入上,加大政府採購,給予補貼,從金融上,增加信貸投放。這些政策精準施策,從供給側促進消費。
三、化危為機,還需新招式
政策組合拳,不但要打得穩,更要打得好,要善於從新行業、新業態、新模式中挖掘就業潛力,政策組合拳,更要推陳出新,打出新套路。
化危為機,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疫情對産業發展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一些傳統行業受衝擊較大,而智慧製造、無人配送、在線消費、醫療健康等新興産業展現出強大成長潛力。要以此為契機,改造提升傳統産業,培育壯大新興産業。
實際上,市場已經在自我轉型。餐飲企業借助互聯網賦能轉型,紛紛從線下轉戰線上。連成都希爾頓、成都洲際這樣的高級酒店,也到美團上去開了外賣,三明治、漢堡等多種中西式餐品,套餐價格均在33元左右,走起高性價比道路。
有人説,沒有互聯網,中國人更難熬過疫情,而疫情在帶來危機與挑戰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機遇。遠程辦公、在線醫療服務、線上智慧金融、雲直播,在5G、人工智能的推動下,迅速發展起來。
順應趨勢,因勢利導,乃是政府産業政策的任務所在。在此次意見中,成都也從構建數字化轉型應用場景、做大數字化轉型市場增量、構建數字化轉型産業生態這三個方面,推進傳統産業向數字産業的轉型與發展。
四、穩人心,練內功,方能開闔有序
保生産、促消費,種種政策,最終都是為了穩人心。這猶如拳法與心法,心法穩住了,拳法才能更純更猛。
在一部描述美國人如何從1929年大蕭條中恢復過來的電影中,有這樣的旁白:“最終,復蘇的原因,不是那些水壩、道路、橋梁或公園、隧道,或那些年所建造的公共建設,而是更無形的東西。一年前還沮喪絕望的人,突然間恢復生機,筋疲力盡的人們,突然找到了自我。”
這無形的東西,就是人心。從這個意義上看,六穩之中,穩預期放在最後,就意味著,預期、人心這些東西,是所有政策的邏輯結果,也是所有政策的目的。
此前中央的重磅會議讓全國人民吃了定心丸,那麼,成都進一步的細化、落地的精準施策,則更因地制宜、本土化,讓市民更放心、更安心。
戰疫防疫與經濟社會發展,是當下必須要協調好的兩個目標。從長期來看,防疫戰疫會過去,但應急管理,卻始終應為城市的經濟社會發展保駕護航。這也是從疫情向常態化轉變時,穩人心的題中應有之義。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成都出臺的意見,特別提出:積極推進城市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著力健全重大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系統優化城市應急智慧指揮體系,全面增強綜合應急救援能力。
明代朱柏廬《治家格言》中有“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防患未然,是現代城市治理的不可或缺的內容。隨著技術的發展,在現代社會中,技術風險超過自然風險成為風險結構的主導內容,人類的決策和行為成為風險的主要來源,由此也構成了風險社會的概念。風險社會的實質是高能級、高有序度、低熵值的技術社會。
正因為如此,習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體學習時強調積極推進我國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這是現代中國城市發展需要補上的短板,只有練好這個應急管理的內功,城市發展的拳法才能開闔有序,關鍵時刻,才能沉穩發力,不至於手忙腳亂。對於成都這樣的城市,由於地理原因,這種應急管理體系,更加重要,這也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化危為機。
疫情之下,只要做好“保生産、促消費、化危為機、穩定人心”,地盤、拳法、心法、內力都到位了,自然能驅邪扶正,強身健體,成都從疫情中恢復,從容而行,也就指日可待了。
(作者:劉遠舉,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