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很拼”。剛剛過去的一季度,率先提速復工復産的成都,GDP躋身全國第六。
曾經以“慢”聞名的城市,如今骨子蓬勃四溢著向上的“野心”。
5月,成都市政府工作報告出爐,高頻詞閃現:18次提及“金融”,12次提及“新經濟”,22次提及“生態”,揭開了邁入2020後成都在經濟競速領域的重點,一個全新的、更有價值的成都正在款款走來。
不過,細心的人也很快發現了,與2019年相比,“提速建設西部金融中心”和“加快打造高品質生活宜居地”被提至前所未有的新高度。關於這兩大城市發展的熱門議題背後,有一個名字是無論如何也繞不過去的,那就是金融城。
高頻詞定調,下一個十年金融城“穩了”
1000多年前,交子出現,是成都與金融結下不解之緣的開始,也讓成都的金融業平添了歷史性的厚重和軟文化魅力。
2009年,以成都金融城作為西部金融中心建設的核心載體,成都市正式啟動規劃成都金融總部商務區。
11年時間,金融城不僅匯聚了安邦保險、民生銀行這類金融“巨鱷”,微軟、軟銀、匯豐、英特爾、甲骨文等世界500強企業也聞風而動,落子佈局。數據顯示,有超過2000家的金融機構、總部經濟、高端服務業匯聚於此,如今金融城已成為西部金融機構名副其實的“大本營”。
2019年英國智庫Z/Yen集團發佈“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 26)”,成都評分較上期大幅增加25分,排名大幅上升14位,金融城是“功不可沒”的一環。
到2022年底前,努力把成都建設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區域金融科技中心。在成都剛剛亮出的金融科技發展“三年計劃”中,區塊鏈、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前沿領域,為新經濟“風口”下的金融城埋下了更具想像力的産業伏筆。
過去11年,作為成都建設國家西部金融中心戰略的核心載體,金融城見證了金融服務行業在成都的飛速聚變。下一個10年,作為助推成都新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金融城蓄勢待發。
成都的“心”在金融城,成都人的“心”在錦城湖
有了這層“先天”政治經濟城市地位,金融城的“CBD虹吸效應”沒有讓人失望,成都最精華的商業配套、生活設施等等資源自然而然地向這“5.1平方公里”匯聚。
成都人對“生活向南”,逐漸有了改觀。直到金融城腹地約2400畝錦城湖公園橫空出世,對一向敬謝不敏的快節奏城南生活方式,成都人的態度發生180°大轉彎。
錦城湖實景圖 供圖 西派瀾岸
環球中心、銀泰In99、仁和新城、悠方、鐵像寺水街等高端商業體漸次落地開花;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華西婦女兒童醫院、四川石油總醫院等優質醫療資源聚集度不斷提升;丹麥霍森斯小學、法國蒙彼利埃小學、成都四中、成都七中高新校區等名校資源匯聚……金融中心之上高品質生活宜居地的疊加,這是過往成都從不曾有過的居住想像。
錦城湖“劇終季”,一場城市墅居的“盛宴”上桌了
當人們回過頭來看,這個以錦城湖為中心,承接分享金融城樓宇産業發展的人口和財富紅利的豪宅板塊,自出生一路皆是“高光時刻”。從2013年集中供應以來,精裝大平層、洋房、別墅等等多層次的産品形態在錦城湖畔開花,區域“天花板”屢次被刷新,成交均價從2015年1.1萬元/平方米增長至2017年的2.8萬元/平方米左右,漲幅超過60%,其中大部分項目開盤售價與彼時成都市場均價相比,近乎兩倍有餘。
頗為有趣的是,如今大多數人提起錦城湖時,不只有對其外在價值的溢美之詞,更有對為它添上“傳奇色彩”的開發者的讚嘆。這其中一手打造出豪宅“雙子星”——西派國際、西派瀾岸,定調錦城湖“天花板”的中鐵建地産,出現頻次最高。
西派瀾岸實景圖 供圖 西派瀾岸
而隨著開發強度的逐漸降低和供應的週期拉長,錦城湖逐步進入供應“劇終季”,中鐵建地産毫不含糊,端上了旗下西派系“頂流”産品——西派瀾岸疊墅,把“擁有錦城湖”與“城市墅居”兩大城市高端改善的“終極奧義”合二為一。
西派瀾岸實景圖 供圖 西派瀾岸
層層退臺設計,有足夠空間營造一個生機勃勃的“空中花園”,約1.5米的地面抬高,獨立分隔的地下停車場,生活的私密性與歸家的儀式感十足。
西派瀾岸疊墅樣板間實景圖 供圖 西派瀾岸
“藏品級”的居住體驗,大師手筆的園林不會缺席,由貝爾高林總裁兼首席設計師許大絢先生親自操刀,才有了這每平米植物達到近80株之多的“刺繡園林”。
西派瀾岸實景圖 供圖 西派瀾岸
全套房的戶型設計,加上闊綽的空間給每個家庭留足了生活想像,另外上中下疊還各藏有一番天地:下疊有超50平方米的功能空間,影視廳、健身房、酒窖、手辦收藏……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劇本”,人們完全可以來一次大開腦洞的空間打造;中疊客廳大門外,就是一座“空中花園”,“超大屏”的四季風景在你家的陽臺上迴圈播放;上疊的“多花園設計”,自帶獨棟般的舒適與暢快……(文 田雨)
西派瀾岸疊墅樣板間實景圖 供圖 西派瀾岸
西派瀾岸海報 供圖 西派瀾岸
1、“國際線上”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線上網路(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線上”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線上”的所有資訊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線上”自有版權資訊(包括但不限于“國際線上專稿”、“國際線上消息”、“國際線上XX消息”“國際線上報道”“國際線上XX報道”等資訊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線上網路(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線上網路(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線上”。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線上網路(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每人平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線上”網站的自有版權資訊産品。否則,國廣國際線上網路(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線上)”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豐富網路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