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會是“世界大學生”的盛會,廣受世界各國大學的關注。明年將於成都舉辦的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更是聚集了在蓉高校前所未有的責任與熱情。8月31日,本報《成都經濟觀察》推出《青春“蓉”耀:大學校長心中的“大運會”》報道,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大學的三位校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各抒己見,精彩破題“你把成都推銷給誰”,以“青春”情懷率先點亮各界關注。
連日來,記者又持續專訪了多位在蓉高校校長,邀請他們從産業視角深入觀察大運會。今天,讓我們聚焦西南財經大學、西南交通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和成都體育學院四所各具特色高校校長們的“産業”情懷。
西南交大犀浦校區體育館將作為大運會排球項目決賽的比賽場地
A
西南交通大學
西南交通大學校長 楊丹:
助力成都佈局軌道交通全産業鏈
以高校交流撬動産業投資增量
“在城市競爭愈加激烈的今天,大城市的勝利,可以説是全面的,從政策到資源,當然也包括大學,而面對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大學再次被寄予厚望。”在西南交通大學校長楊丹看來,在各類體育賽事舉辦方面,成都也可謂是駕輕就熟,但捕捉體育賽事與地方經濟産業結合的商機,才是目前最重要的課題。
孵化軌道交通學科公司集群
助推構建成都軌道交通産業生態圈
一場大型賽事,是一個系統工程,考驗著城市的交通、住宿、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等多個方面。不少城市也借賽事之機,更新機能、發展經濟、服務市民。就歷史經驗而言,為籌備大運會,深圳進行地鐵線網加密、環境好轉、景觀提升等,當地媒體把大運會稱為“民生加速器”。另有測算顯示,大運會期間,深圳體育産業每産出1元,帶動其他相關産業産出增加6.02元……
城市機遇頻頻,對西南交大來説,借助大運會城市又將迎來怎樣的“機會”?未來又將獲得怎樣的長足發展和助力?楊丹認為,憑藉賽事舉辦和較好的經濟發展,城市影響力將不斷被“放大”,也使得包括資金在內的各種要素資源向大城市聚集,高校自然也將受益其中。
“大運會是一個雙向交流過程,既向世界展示中國、展示成都,成都也會吸收世界各地好的理念和方式,而這其中,城市産業就是展示的重要組成內容,成都大可以借助‘大運會’在進行城市更新的同時,以高校交流來加強國內外城市間合作,進而撬動産業投資增量。” 楊丹認為,西南交大作為成都市戰略合作單位,在軌道交通創新體系建設、技術研發與産業化發展等方面有力助推了成都市軌道交通産業生態圈的構建。
具體而言,僅就軌道交通技術本地産業化來看,西南交大已在成都孵化20余家軌道交通企業,形成了以交大設計院、交大鐵發為代表的土木學科公司集群;以交大運達、唐源電氣等為代表的電氣學科公司集群;以艾格機電、西交軌道等為代表的材料學科公司集群。楊丹表示,以此為代表的軌道交通學科公司集群,為成都市軌道交通産業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展示運動才華的舞臺
也是城市間文化交流的平臺
賽事是為城市賦能的絕佳機會,也是城市提升吸引力、擴大影響力的絕佳機會。成都希望通過國際綜合賽事進一步提升城市國際化影響力,在此過程中,應該如何充分發揮高校的作用和力量?楊丹認為,大運會是全世界大學生運動員展示運動才華的舞臺,也是城市間文化交流的平臺。
近年來,西南交大根據中國企業海外優先戰略和海外鐵路市場佈局,根據海外市場的實際需求,以分專業和跨專業兩種方式培養國內派出和國外本土兩類國際化人才。楊丹告訴記者,西南交大通過校企合作模式,根據海外市場實地要求,培養既掌握軌道交通技術,又熟悉海外法律、文化、語言的國際化管理人才,在另一方面,學校對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開展“‘一帶一路’國別班”,與埃塞俄比亞科技部共同舉辦鐵路學歷教育項目。
舉辦大運會也是一次提升國際化水準、推動城市功能品質快速提升、充分展現成都國際門戶樞紐城市和世界文化名城水準形象的極好機遇。楊丹認為,西南交大是一所具有國際影響力、在軌道交通領域綜合優勢明顯的學校,尤其大運會的參賽選手都是來自世界各國的年輕運動員,這也將成為提升成都在全世界年輕人心中影響力的有利因素。
除此之外,西南交大作為大運會的直接參與者,其犀浦校區體育館將作為排球項目決賽的比賽場地,也是大運會唯一的一塊比賽示範性場館。楊丹透露,為滿足國際大體聯對大運會排球場地比賽基本功能的改造要求,體育館該次改造提升建築面積約1.3萬平方米,改造場地面積約2萬平方米,預計于2021年2月竣工。“作為中國體育事業發展的一部分,交大從軍事體育到休閒體育,從強身健體到陽光體育,從全民健身到高水準運動員,從群體運動遍地開花到裏約奧運會三大球中國唯一裁判我校頂尖的國際A級奧運排球裁判劉江教授,西南交大百年體育為推動體育事業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也將依舊身體力行積極參與其中。”
西南財大光華校區體育館作為大運會場館之一,將承辦排球項目的各項賽事
B
西南財經大學
西南財經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 卓志:
主動融入國家西部金融中心建設
大運會將成為金融創新的沃土
“近年來,成都市的前行步伐亮點紛呈,持續引領高速增長,國內外排名不斷攀升。任何世界級的城市都需要世界級高等教育作為支撐,西南財經大學作為國家按區域佈局最早設立的四所財經院校之一,長期立足西部、紮根中國、面向全球,為成都市的發展貢獻力量。西南財經大學與成都市的關係可以用三個詞來形容——同向而行、同心並力、同音共律。”上周,西南財經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卓志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
成都形象的有力傳播者
西財讓成都“廣告牌”遍及全球
“大學與城市發展之間存在著某種同構關係,二者總是同向同行、相互促進,協力共贏。”卓志表示,一方面,西財讓成都“廣告牌”遍及全球;另一方面,成都亦是西財對外開放的底氣。
他向記者透露,伴隨著國家和成都的對外開放,西財目前已與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200所高校、科研機構、企業和國際組織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近年來,學校國際聲譽明顯提升。佔學生總人數15%的出國境學生、3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部屬財經類院校首家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教育部上萬名海外留學生校友和一大批海歸教師將學校的美譽度廣為傳播。在他看來,對成都市來説,這些就是遍及全球的廣告牌。
“毋庸置疑,成都市也一直是我們對外開放的底氣、開拓進取的銳氣和奮勇爭先的心氣。”卓志告訴記者,西財自2012年起面向世界各國學生舉辦Discover SWUFE(發現西財)夏令營項目,迄今已歷八屆。上千名參與項目的各國學生也得以親歷成都,實地感受這座兼具歷史古韻與現代氣息的國際大都市,以自身經歷來講好成都故事,傳播西財聲音。這是他所説的“同音共律”。
具體到大運會,卓志認為,西財是大運會籌備的重要貢獻者、成都形象的有力傳播者、體育精神的積極弘揚者。他透露,作為教育部直屬的4所在蓉高校之一,西財曾承辦過全運會等大型賽事,也是大運會的直接參與者,學校光華校區體育館作為大運會場館之一,將承辦排球項目的各項賽事。對此,學校高度重視,積極推進體育場館建設、配套設施服務、周邊環境整治、文化氛圍營造等軟硬體的改造升級,全力全方位做好籌備工作。改造工程正在有序推進,將於2021年2月完工。
“本屆大運會是中國西部第一次舉辦國際綜合性體育賽事,對於展示新時代中國良好形象、展示西部大開發豐碩成果、展示成都國家中心城市、公園城市建設嶄新成就,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義。我們將全力以赴,用心用情為遠道而來的各國參賽運動員提供熱情、週到、細緻的服務,向他們展現氣韻生動的巴蜀風貌,給他們留下終生難忘的‘成都記憶’。”
中國金融的人才庫
西財培養金融生力軍提供人才支持
“舉辦大運會為成都市建設國家西部金融中心提供了重要的發展契機。”在卓志看來,一方面,全球視角下,金融中心從來都是消費中心、高品質生活中心、文化藝術中心、人才中心和創新中心。如果成都能夠利用大運會契機,讓世界體會到成都的高品質生活、文化、消費,高素質人才和創新的脈搏,這無疑會增加成都打造金融中心的隱形價值,吸引全世界將更多的目光投向成都。另一方面,大運會本身也是一個需要各種金融支持的大場景。大運會的籌備與運營,也將是金融創新的沃土,必將有效增強本地金融機構的服務功能,提高成都金融行業的整體競爭力。
卓志表示,“被譽為‘中國金融人才庫’的西財,正持續以‘新財經’理念培養金融生力軍,助力成都國家西部金融中心建設。主動融入成都國家西部金融中心建設是西財的重要戰略,也是發展所需。”
他進一步解釋説,一方面,學校著力推進中國金融理論創新研究,積極探索將學科人才優勢轉化成産業優勢。與四川省、成都市人民政府共建交子金融科技創新研究院,打造財經科技成果轉化平臺並取得系列應用性成果;區塊鏈服務平臺等入選我國第一批境內區塊鏈信息服務備案名單,基於區塊鏈技術開發的攀鋼供應鏈金融系統每年將為50億-100億元規模的融資項目提供金融科技服務;學校的大數據研究中心與滴滴合作開發智慧訂單撮合系統,已經進入應用測試階段;學校的金融科技國際聯合實驗室成為數字貨幣試點研究的核心團隊,在疫情發生後開發的智慧預警系統在業界産生重大反響。
另一方面,西財也積極為成都國家西部金融中心建設提供人才支持、智力支持。面向新發展階段,立足新時代、新科技、新經濟,西財在全國率先提出了“新財經”,並以此為引領,積極佈局大數據、區塊鏈、金融科技等前沿學科領域,建立卓越財經人才培養特區,增設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金融科技新專業,開設“金融與人工智能實驗班”和“會計學大數據實驗班”,主動尋求金融與計算機、統計、數學、法律等學科的深度融合。“相信不久的未來,‘新財經’理念下培養的學生會成為成都國家西部金融中心建設的生力軍。”卓志期待地説。
C
成都中醫藥大學
成都中醫藥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 余曙光:
中醫藥文化借勢走向世界
讓世界知道“中醫成都”
新冠疫情應對中,“中醫力量”收穫世界關注。明年即將到來的大運會,不同國家的運動員及觀眾可能帶著“中醫為何致效?”“如何運用中醫?”“中醫有何魅力?”等問題來中國、來成都尋求答案。如何承擔好釋疑解惑的重要使命?又如何借大運會之勢,讓中醫藥文化進一步走向世界?記者專訪了成都中醫藥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余曙光。
大運會的參與者+文化使者
致力消解中醫藥文化的認知壁壘
余曙光告訴記者,在此次大運會中,成都中醫藥大學既是參與者,也是文化使者。“大運會排球訓練場設定在成都中醫藥大學體育館,目前學校正在全力推進場館改造提升工作;再如成都中醫藥大學武術高水準運動隊在全國中醫院校乃至西南地區有較高影響力,在全國各級賽事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他們也將參與大運會的武術項目比賽;又如成都中醫藥大學運動康復、中醫康復治療、針灸推拿專業師生將為賽事提供中醫特色康復療法或者體能恢復的志願者服務工作。”
同時,成都中醫藥大學還是文化使者。余曙光表示,中醫藥與武術是中國文化的兩大文化名片,學校高水準運動隊以及運動康復、中醫康復專業師生志願者都將借大運會平臺向世界傳播中醫藥文化,向世界詮釋獨特的中醫藥文化內涵。
參與者與文化使者的兩重身份,讓成都中醫藥大學在場館設施中滲透中醫元素、在運動員傷病預防與康復中以科學療法詮釋中醫功效、在所有到訪者的觀光遊覽中推出獨具魅力的中醫藥文化體驗項目。這樣的做法,在余曙光看來,就是要通過情感認知、具象認知、經驗認知等方式,讓來成都參賽的國外運動員和觀眾了解中醫藥機理、體會中醫藥文化的神奇魅力,逐漸消解中醫藥文化的認知壁壘,從而提高中醫藥國際傳播的認可度,促使中醫藥産業、康養産業走向世界。
借助大運會
探索中醫藥文化傳播的“成都經驗”
成都中醫藥大學是我國最早建立的四所中醫藥高等院校之一,歷經60餘年的發展,學校已成為一所以中醫藥學科為主體,醫藥健康相關學科專業相互支撐、協調發展的特色鮮明的高水準中醫藥大學,是教育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與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國家“雙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傳播中醫藥文化,應當注重挖掘能體現自然屬性、技術屬性等與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中醫藥文化的終極價值,並以合適的方式、恰當的載體去傳播它,從而讓各國人民尤其是年輕一代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余曙光告訴記者,成都中醫藥大學已經開始圍繞國際社會的關注點及其對成都的了解,豐富和完善中醫藥文化産品線,希望能提煉出中醫藥文化中有時代感,呼應人類關切的健康理念,並借助大運會這一國際賽事契機,探索出中醫藥文化傳播的“成都經驗”,不僅要讓世界知道“音樂成都”“賽事成都”,更要讓世界知道“中醫成都”。
成都體院藝術體操比賽場館效果圖
D
成都體育學院
成都體育學院校長 舒為平:
站上“體育經濟”風口
整合優勢對接“賽事名城”建設
在成都體育學院校長舒為平看來,國家和區域發展的重大戰略對於大學而言是未來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面對大運會,作為國內辦學歷史最為悠久的體育院校,如何借力體育經濟“風口”,融入成都經濟發展,理所當然成為目前最為重要的課題。
發揮學校學科專業優勢
向世界展示優秀傳統體育文化
成都體育學院作為國內辦學歷史最為悠久的體育院校,經過78年的建設,現已經成為體育學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形成了中專—本科—碩士—博士全鏈條的體育專門人才培養體系,為國家培養了6萬餘名體育專門人才。在舒為平看來,大運會在成都舉辦的機會可謂難得,要充分發揮學校在多年辦學實踐中積澱的學科專業優勢,讓來自世界各地的參會年輕人感受到中國風貌、成都特色,提升成都這座城市在他們心中的影響力。
在大運會舉辦期間,成都體院將承辦FISU世界大會。“作為國際大體聯最高級別的學術會議,來自五大洲的500余名專家學者將相聚美麗蓉城,圍繞‘大學體育:相擁多彩的世界’展開交流討論,聚焦青年大學生健康成長,貢獻高品質的研究成果,共同推動世界大學體育的發展。”
除此之外,舒為平還提到,要整合資源,向世界展示中華優秀傳統體育文化。記者了解到,大運會期間,成都體院將聯合四川省博物院等國內知名博物館,共同舉辦中華優秀傳統體育文物展。“同時,我們將發揮中醫運動損傷治療方面的優勢,在大運村打造特色展示窗口,為運動員們服務,讓他們感受中華傳統醫學的魅力。”
加強“賽事名城”相關研究
提升賽事運營與管理科學化水準
顯而易見的是,體育賽事在促進城市經濟增長、提升城市全球吸引力的作用在持續被“放大”。
“成都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必須在創新城市發展格局,擴展城市發展空間上積極作為,為我國城市國際化發展先行先試,積極探索。”舒為平認為,2018年成都就提出打造“三城三都”,構建文、體、商、旅、教協同發展的“體育+”産業生態圈,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對健康美好生活的嚮往,“建設世界賽事名城正是其躋身世界先進城市行列的重大戰略選擇。”
“國家和區域發展的重大戰略是一所大學的發展重大歷史機遇。”舒為平告訴記者,為了對接“賽事名城”建設,成都體院整合優勢資源,成立了“天府國際體育賽事研究院”,意在加強對“賽事名城”建設體制、機制等相關問題的研究,提升體育賽事運營與管理的科學化水準。“近期,我們還將牽頭舉行‘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與體育的責任與使命’學術論壇,力爭成為推動‘賽事名城’建設的智庫。”
舒為平表示,目前,學校已與美國、俄羅斯、德國、英國等20個國家和地區的30余所大學及科研機構建立了交流合作關係,並與多所世界知名大學構建了學生聯合培養體系。而作為成都體院的優勢學科——武術、運動醫學在國外有廣泛影響,每年都有留學生到校交流學習,此次大運會期間學校還將選派外語水準好、懂體育競賽規則的志願者積極參加賽事志願服務。“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在成都的舉辦,必將進一步提升學校的國際影響,推動學校的國際交往和合作。”
本報記者 李艷玲 孟浩 圖片由受訪高校提供
原標題:産業“蓉”耀:大學校長心中的“大運會”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