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涼山的群峰之間,有這樣一名音樂教師,她是德陽市旌陽區援彝幫扶工作隊“編外”人士。她與工作隊“彝”路同行,用旋律編織紐帶,以歌聲傳遞溫暖,將德陽旌陽的文化火種播撒在越西的土地。她就是德陽市音樂家協會理事、旌陽區東街小學音樂教師鐘徐玲,一名用音樂架起民族團結橋梁的援彝工作同路人。自2023年以來,她多次奔赴越西,在校園、課堂與舞臺留下了一個個動人的音樂幫扶故事。
校歌裏的成長密碼:讓每朵春蕾都綻放聲音
2023年11月,鐘徐玲踏入涼山州越西縣大花鎮,群山環抱中的武警春蕾學校如同一朵倔強的春蕾,觸動著她的心弦。在這裡,她為學校創作校歌《春蕾花開》。采風時,山路上無畏的野花、彝族孩子純真的笑臉、色彩斑斕的民族服飾以及彝漢教師奉獻的身影,都化作旋律靈感。“彝漢一家情誼長”的暖流與“黨的光輝照耀下”的信念,在歌曲中自然流淌,成為學校精神的生動注腳。
2024年9月,鐘徐玲受邀再赴越西為丁山小學創作校歌《丁山謠》。零關古道的千年石痕、校門前“水觀音”溪流的淙淙水聲、校園裏琅琅書聲與鳥鳴的合唱,共同構成歌曲的旋律底色。晨曦中的丁山小學沐浴朝陽,屋檐光點化作“丁山學堂映朝陽,未來在閃光”的歌詞意象。當童聲唱響“良知如玉潤心田”,品德教育隨音樂紮根,實現以文化人的無聲浸潤。
黑暗中的聲音之光:盲童指尖上的音樂課堂
2024年7月,鐘徐玲走進越西縣特殊教育學校,面對盲童阿牛木乃姐弟的聲樂教學,成為她援彝路上最艱難的“破壁”之旅。沒有樂譜可依,沒有眼神交流,她便和另外一名老師化身為“復讀機”,一遍遍分聲部教唱《明月清風和我》,握著孩子的手糾正音符、設計動作,助其形成肌肉記憶。當盲童姐弟臉上驟然綻放出如同穿透烏雲的陽光般的笑容時,她深知,清風明月,真的能被觸摸、被聆聽。這份努力最終讓孩子們在首屆涼山州殘疾人藝術節斬獲銀獎。
2025年5月,鐘徐玲再次來到越西縣特殊教育學校,為盲童姐弟兩人送教上門,指導盲童姐弟在涼山州第三屆“體育復健進校園”校際聯賽開幕式高品質完成聲樂表演。在黑暗的世界裏,她用聲音為盲童點亮藝術之光,讓音樂成為他們感知世界的眼睛,生動展現文化幫扶中“一個都不能少”的溫情。
跨越山海的旋律共鳴:一首《旌越情深》的雙向奔赴
在旌陽區第四批援彝幫扶工作隊來到越西一週年之際,鐘徐玲受邀作曲並演唱的援彝主題歌曲《旌越情深》,並在“旌陽區—越西縣結對幫扶工作聯席會”正式發佈,在網絡獲得上萬次瀏覽與千余次轉發,成為旌陽與越西情感聯結的音樂見證。2025年6月,她受邀趕赴旌陽區援彝前方指揮部越西縣駐地,為越西縣慶祝“七一”暨黨課展播活動排練合唱版《旌越情深》,以歌聲傳遞幫扶情誼。“最深情的目光”與“最堅定的目光”的雙重凝望,道盡旌陽幹部奔赴彝鄉的熾熱初心以及彝族同胞回望幫扶者時的信任與感激。
當歌曲在“七一”當天首次以合唱形式唱響,援彝幹部眼中奔涌的熱望與“山高水長永難忘”的共鳴,讓她深刻體會到音樂架起的心橋力量。《旌越情深》這首歌早已超越詞曲本身,成為兩地共同譜寫的和聲,在大涼山的群峰間回蕩“縱有千重嶺,心手永相連”的誓言,詮釋著省內結對幫扶中精神共富的內涵。
從春蕾綻放的校園到盲童觸摸的旋律,從《丁山謠》的千年迴響到《旌越情深》的山海共鳴,鐘徐玲用音樂作為文化幫扶的鑰匙,打開越西孩子們的藝術世界,也讓民族團結的種子在音符中生根。她的援彝故事是一曲用熱愛與堅持譜寫的讚歌,讓旌陽與越西的情誼如同她創作的旋律般,在大涼山的土地靜靜流淌。(文 黃奕 駱崗)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