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農民工工資報酬合法權益,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事關共同富裕戰略目標。近年來,山東省人社部門堅持常態管控與專項治理、技術創新與法治保障、紓困解難與權益維護“三個結合”,著力強化根治欠薪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切實維護了農民工合法權益。近年來,全省欠薪案件辦結率保持全國前列,根治欠薪信息化“樣板”領跑全國,預警平臺、大要案辦理等經驗做法得到國務院領導小組充分肯定,根治欠薪工作被評選為“山東省2021年度法治為民十件實事”之一。
推動治理主體由“多頭分治”向“協同發力”轉變
樹牢系統思維,強化多元治理,克服治欠力量分散的問題,形成條塊結合、權責明確的監管格局。一是高位推動。省委、省政府將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納入省委常委會工作要點、省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省委、省政府領導同志親自研究部署,把脈欠薪治理。壓實市、縣政府屬地責任,擰緊責任鏈條,狠抓工作落實。二是部門協同。成立政府分管領導同志牽頭的根治欠薪工作專項小組,成員單位由12家擴充至24家。組建工作專班,構建快速響應、快速決策新機制。元旦、春節期間,設立覆蓋全省的聯合接訪點,實行集中辦公、集中接訪。三是上下聯動。將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納入全省高品質發展綜合績效考核、省委經濟社會發展綜合督查,壓緊壓實責任目標。採取“四不兩直”方式,不定期督導調研、明察暗訪,督促指導用人單位落實人工費撥付、用工管理等規定,不斷增強企業依法支付工資的內生動力。
推動治理依據由“分散零碎”向“系統完備”迭代
堅持把制度建設作為治本之策,強化制度創新、制度集成,構建具有鮮明山東特色的“1+N”制度體系,打牢治欠工作的“四梁八柱”。一是堅持“一個”統領。堅決貫徹《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在全國率先制定《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行政處罰裁量基準》,出臺《山東省〈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法律責任條款行政執法指引》,形成主體明晰、責任明確、有序銜接的責任體系。二是堅持“雙向”探索。建立勞動仲裁與勞動監察協調聯動機制,全省設立166個拖欠農民工工資爭議速裁庭,覆蓋全部市縣,實現案件“快立、快審、快結”。開展無欠薪、全國一體化在線監管平臺支撐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試點,推廣街鎮“工長制”,將根治欠薪觸角延伸到基層街鎮。在全國率先部署推廣電子勞動合同,實現電子勞動合同“秒簽”“零跑腿”。三是堅持“三端”發力。預防端,細化工資保證金管理辦法、工資專用賬戶管理細則,制定監管平臺管理辦法、建築工人實名制管理等制度,打牢源頭管控制度基礎。查處端,出臺監督檢查辦法、全國根治欠薪平臺線索核處指南等制度文件,打牢案件查處制度基礎。懲戒端,制定約談辦法,規範重大違法行為社會公佈、失信聯合懲戒、涉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犯罪案件查處銜接等制度,打牢違規懲戒制度基礎。
推動治理模式由“整治攻堅”向“常態長效”蛻變
堅持源頭預防、過程監管,注重抓實平常、抓嚴日常,防止欠薪隱患累積疊加。一是主攻工程建設“據點”。持續開展根治欠薪冬季專項行動、制度全覆蓋專項行動、護薪行動,規範工程建設秩序,遏制拖欠問題發生。強化行業部門職責,加強政府投資工程源頭管理,嚴厲查處打擊違法分包、層層轉包、拖欠工程款等問題,阻斷向農民工轉嫁風險的鏈條。二是突出數字監管“高點”。在全國率先建成省級農民工工資支付監管平臺,初步實現工資支付無縫隙、數字化監管。目前,累計納入監管的工程建設項目23680個,實名制488.65萬人,銀行代發工資1612.96億元。三是力堵欠薪隱患“漏點”。依託農民工工長、網格員,摸清轄區用工底數,及時調處欠薪糾紛。依託監管平臺,對專戶開設、實名制考勤等7大類14項指標實時預警,結合日常檢查、專項整治、線索辦理,定期分析研判,實現人工監管向智慧監管、靜態臺賬向動態分析轉變。
推動治理手段由“制度約束”向“剛性執法”升級
堅持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對拖欠農民工工資行為“零容忍”,保持治欠高壓態勢。一是線索核處持續規範。對舉報投訴、網上平臺等渠道線索,及時分析研判,快速高效處置。對重大典型案件,運用領導包案、掛牌督辦等手段,依法妥善解決。近年來,欠薪線索按期辦結率100%、實時辦結率保持在95%以上。二是司法協同持續深化。人社、公安、司法、法院、檢察院等部門依據職責,通力合作,積極開展打擊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犯罪、法律援助、支持農民工起訴、涉欠薪案件集中執行等工作,形成司法治欠強大合力。三是聯合懲戒持續加強。完善重大違法行為社會公佈、失信聯合懲戒、誠信等級評價“三位一體”的工資支付誠信體系,對責任不落實、監管不到位,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的相關責任人員,依法依規嚴肅追責。
推動治理能力由“本領恐慌”向“專業專長”晉級
堅持把隊伍建設作為基礎性工程,著力增強根治欠薪隊伍能力素質,為新時代欠薪治理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一是在建強隊伍上下功夫。推動市、縣(市、區)勞動保障監察機構增加編制數額,強化執法力量。各成員單位配備專門機構和人員,構建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工作矩陣”,為根治欠薪提供了力量保障。二是在提升能力上下功夫。建立勞動保障監察員崗前培訓制度,通過業務授課、研討交流、案例教學等方式,不斷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執法服務水準。三是在夯實作風上下功夫。堅持把忠誠作為立身之本,把乾淨作為從政底線,把擔當作為履職標準,大力弘揚“嚴真細實快”工作作風,在解決憂“酬”煩“薪”中提升能力、砥礪作風。
根治欠薪工作,做的是民生,講的是政治,檢驗的是黨性,體現的是對人民群眾的情懷。下一步,全省人社系統將繼續扛牢根治欠薪牽頭職責,多方聯動“防欠薪”,優化技術“強監管”,多元化解“治欠薪”,柔性執法“重服務”,堅決守牢民生底線,維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為經濟社會發展保駕護航。(大眾日報記者 張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