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郯城:老手藝向“潮”而生
來源:大眾日報  |  2022-12-14 09:56:08

  原標題:記者蹲點丨老手藝向“潮”而生

  11月28日,郯城縣港上鎮。潤澤木制品有限公司的木旋玩具展廳裏,面對前來參觀的客商,公司創辦人樊森戴上圍裙坐在旋床前開始了表演。一根圓柱形木料在旋床上旋轉起來,不一會便顯出凹凸有致的腰身,再經過打磨、著色等工序,被加工成一個人偶。

  木旋玩具是郯城縣的傳統手造技藝,十幾年前木旋玩具只有寥寥十幾種款式。但在這間展廳裏,九成以上的木旋玩具都是近些年來開發的新産品。“不斷結合時代需求推陳出新,才是我們郯城木旋玩具成功遠銷30多國的秘訣。”樊森告訴記者,到底是堅持原汁原味的傳統手造玩具,還是大膽創新,開發新款式,一度讓他和不少老手藝人爭論不休。

  老手藝曾遇冷

  如今郯城的木旋玩具産業已經名聲在外,然而就在樊森剛剛大學畢業回到家鄉創辦木旋玩具工作室的那幾年,這項傳統手造技藝一度面臨著無人問津的尷尬境地。

  “我們樊埝村祖祖輩輩都會做木旋玩具,這門手藝在當地發展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600年前。一直到上世紀90年代左右,我們村出産的木旋玩具還很受歡迎,當時村裏人帶著玩具去附近村趕集,往往很快銷售一空。”樊森告訴記者,後來塑膠玩具憑藉著造價低、款式多等優勢,迅速佔據了玩具市場,村裏的木旋玩具作坊紛紛歇業。

  2004年,當樊森回村創辦木旋玩具工作室時,面對的就是這樣的市場寒冬。看到線下市場幾乎找不到銷路,他便將村裏的木旋玩具挂在網上售賣,有些網友看到圖片購買,給出的理由也大多是“想不到現在還有人做這些老玩具,我得買一個收藏起來”。

  “別看現在我們的企業每年營收超過3000萬元,但剛開始的幾年,工作室每年的營業額都只在3000元上下,根本養不活自己,謀生主要靠在附近打工。”樊森説。

  在創新中找到活路

  在潤澤木制品公司展廳裏,有一整面展櫃擺放著琳琅滿目的啟蒙木旋玩具。樊森拿出一款名為圓柱插座體的玩具告訴記者,近十年來,受到消費升級、環保觀念普及等因素的影響,家長在為孩子挑選玩具時,更加關注玩具材質是否健康,這也為木旋玩具的發展提供了機遇。

老手藝向“潮”而生

  而木旋玩具突破困局的最重要契機,來自一筆外貿訂單。2010年前後,一家外貿公司了解到郯城縣有木旋玩具,希望訂購一批胡桃夾子(一種木制玩偶),出口到歐洲地區。樊森拿到樣品後,發現這款在歐洲傳統文化中很受歡迎的玩具,在製作工藝上,和郯城縣傳統的高低棒人差別並不大,便順利完成了訂單。

  這第一桶金不僅讓樊森大受鼓舞,也引起了他的深思:木旋玩具技藝如果一直沉溺于幾种老款式,不會有出路,只有不斷結合市場需求推陳出新,才能獲得生命力。

  此後幾年,樊森對傳統木旋玩具進行創新,推出了木牛流馬等多款産品,受到了市場認可。還在幼兒啟蒙玩具等新賽道上,為傳統木旋玩具在現代生活中找到了應用場景。

老手藝向“潮”而生

  目前,除了樊森自己設計研發的一批木旋玩具銷量喜人,潤澤木制品有限公司60%左右的營業額是由百餘款幼兒啟蒙玩具創造,歐洲、東亞等地區的木質玩偶市場上也能見到該公司的産品。

  樊森在帶領村裏的幾家作坊探索轉型發展道路時,有老師傅提出異議:這些新設計的木旋玩具已經不像傳統的非遺産品了,這麼幹不是忘本麼?但當這些老師傅看到新設計的木旋玩具越發受到孩子們的喜愛,質疑的聲音也逐漸消失了。

  “小手造”開始“長大”

  傳統手造産業要發展壯大,必須跟上人們消費需求、審美需求的變化,必須跟上消費潮流,這是樊森摸索出的發展密碼。與樊森有同樣感受的,還有郯城縣紅花鎮院北黨支部書記王廷省,他也是在當地第一個嘗試對中國結手造技藝進行産業化改造的人。“我們村以前就有做傳統中國結的手藝人,許多客商都帶著樣品前來,雇村民進行小批量加工。2000年左右,我覺得這是個帶動村民增收的好項目,就開始在村裏建廠擴産。”王廷省告訴記者。

  紅花鎮發展中國結産業已有20多年,從最初的幾家手工作坊起步,如今已發展成為國內最大的中國結生産加工基地,市場份額佔到國內市場的70%以上。

  王廷省的軒然工藝品廠每年都要結合新的市場風潮,開發一批特色産品,如今已經累計推出了五百多個款式。今年是虎年,軒然工藝又有針對性地推出了虎年新款。在紅繩編制的傳統中國結下,點綴上幾個紅金雙色相間的虎頭,每個虎頭的直徑有10釐米左右,分外喜人。“不同地域間也會有不同的喜好,有些地區喜歡桃木色裝飾,有些卻偏愛金色裝飾,我們在廣州專門組建了設計研發團隊,會及時根據市場銷售數據開發適銷對路的産品。”王廷省説。

  從“小而美”的傳統手造開始,一步步發展成為“大而強”的現代産業,類似的故事發生在郯城縣的木旋玩具和中國結等行業中並非偶然。記者了解到,郯城縣目前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3項、省級名錄12項,已經培育出有較強市場潛力的非遺項目30余項和相關企業50余家。該縣將中國結、民族樂器、木旋玩具、面藝以及民俗小吃等傳統手造作為重點培育對象,依託産業資源優勢,精心策劃打造中國結産業園、二胡産業園、木玩産業園等“山東手造”園區,帶動手造産業規模化、集約化生産,傳統手造也逐漸成為縣域經濟新名片。(大眾日報記者 紀偉 郭茂英 楊庭棟)

編輯:李煒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