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第二屆山東人才創新發展大會丨聚焦聚力打造人才創新發展新高地
2022-11-22 10:45:14來源: 大眾日報編輯: 李煒責編: 趙銀平

  濟濟多士,乃成大業;人才蔚起,國運方興。如何打造具有山東特色的新時代人才集聚高地?第二屆山東人才創新發展大會暨第十二屆中國·山東海內外高端人才交流項目洽談會舉辦系列專場高端論壇活動,圍繞加快人才強省建設、新型研發機構建設與人才體制機制創新、現代農業科技創新與高品質發展、先進製造領域高層次人才創新發展等主題進行深入探討。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既要重視高端人才引進,又要在人才自主培養上固強補弱。”在中國工程院院士,山東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李術才看來,要在人才自主培養方式上構築“全鏈條”比較優勢,搭建科教産教融合的試驗田。“要發揮好山東教育大省的優勢,培養優秀的本科生,出色的碩士、博士、博士後,並且將這些人才留下來,強化自主造血能力。針對加快産才融合、校企融合,形成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全方位搭建校外實踐和就業實習基地,促進人才鏈、教育鏈、創新鏈、産業鏈‘四鏈’有機融合。”

  高能級平臺,是吸引集聚人才的“磁石”。“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山東農業大學建有作物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蘋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土肥高效利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多個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各類高層次人才數量不斷增長。”山東農業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冷暢儉建議,統籌國家重大戰略需要和服務全省高品質發展,整體構建四級聯動、梯次銜接、具有山東特色的實驗室體系,建立實驗室建設長效機制,在科研項目、科研條件等方面給予優先支持,持續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國際學術影響力和社會發展支撐力。

  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關鍵在深化人才體制機制改革。新型研發機構作為一種新的創新形態,其資源集聚性及産業帶動性大有星火燎原、遍地開花之勢。“‘融通融合’的平臺組織是建設高標準經濟發展體系的關鍵變數。”中科院戰略院研究員、中國高新區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王勝光認為,既是科技研發組織,也是轉移轉化組織、孵化服務組織、資本和人才組織,以新型研發機構為代表的新型科技創新平臺,是更加有效的綜合賦能組織。

  近年來,山東積極探索“政府+”“企業+”“人才+”等多種新型研發機構建設模式,備案省級新型研發機構411家,總數居全國第二位。“新型研發機構本質是面向市場、面向需求,用新的體制機制激發創新活力。”科技部火炬中心政策與協調處處長于磊説,國家支持發展新型研發機構等新型創新主體,完善投入主體多元化、管理制度現代化、運行機制市場化、用人機制靈活化的發展模式,引導新型創新主體集聚科學研究、技術創新和研發服務。

  位於濟南的山東新松工業軟體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既是新松機器人全球軟體研發總部,也是山東省新型研發機構。“在人才體制機制創新上,我們努力破除‘四唯’,建立健全以創新能力、品質、貢獻、績效為導向的評價體系。”該公司人力行政部副部長張冰鈺介紹,新鬆軟件與科研管理負責人簽訂目標責任狀,以産品市場化商業化作為重要科研成果轉化指標依據,以可量化的關鍵産出衡量技術創新能效,最大限度釋放科技人才創新活力。

  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小麥第三代雜交育種技術研發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潔田模式在玉米不減産的前提下,一畝地能多收300多斤大豆……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落戶濰坊以來,收穫了一系列可喜的科研成果。2021年,依託北大農研院,濰坊現代農業山東省實驗室獲批,這是全省唯一一家現代農業領域的省實驗室。談及科研團隊建設,美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院長鄧興旺介紹,目前實驗室已經集聚33個團隊449名人才。“我們通過打造‘留鳥型’‘雙棲型’團隊的方式會聚科研骨幹。”鄧興旺介紹,“留鳥型”團隊,是全職或常年在實驗室工作的固定人員作為團隊負責人;“雙棲型”團隊,是少量採用雙聘形式,團隊主管的人事關係在原單位,同時受聘于實驗室開展科研活動。在這樣的機制下,實驗室形成了院士領銜,長江學者、國家傑青為兩翼,中青年骨幹為支撐的雁陣人才梯隊格局。

  山東登海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名譽董事長李登海認為,提升種業研發創新能力,一定要科學打造和構建既有活力又有能力,並且有奮鬥精神的種業研發創新團隊。“要做到既有對研發創新人員的激勵機制,又要有成果可控的現代種業研發創新的管理模式;既要發揮研發人員個人的專長,又要進行工程化的科學規劃來形成合力攻關的團隊,高效率高速度不間斷地多出成果、快出成果,推動種業健康持續發展。”李登海説。

  良好生態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關鍵所在。“要由管理向服務轉型,做好人才服務,在工作生活方面提供方便,減少人才煩心事,讓人才能專心致志地投身到創新創業中去。”中國工程院院士、浪潮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恩東説,要建立以信任為基礎的人才使用機制,充分放權,大力投入。還要容錯,允許課題有不成功率,否則有風險的創新就不敢做。“如果沒有做成就不支持了,投入可能真的打了水漂。如果在失敗的基礎上繼續投入,下次可能就成功了。”

  “沒有優秀的員工,就沒有優秀的企業。”作為一名製造業領域的企業家,山東豪邁機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恭運認為,要樹立這樣一種人才觀:有用就是人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顯其才。“實踐中,我們重視員工培訓,提出‘幹什麼學什麼,缺什麼補什麼,做什麼悟什麼’,營造‘改善即是創新,人人皆可創新,事事皆可創新’的濃厚氛圍。”(大眾日報記者 張春曉 趙君)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