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春修水利的黃金季。齊魯大地上,一座座水利工程建設現場熱火朝天,國家省級水網先導區建設紮實推進。
4月18日至19日,山東省水利工程建設會議在德州召開,對今年重點水利工程建設任務再部署、再推進。在德州市城區河道引調水工程現場,數十台挖掘機振臂揮舞,工程車來回穿梭。“今年全市計劃實施河道治理、灌區改造、城鄉供水管網改造等44項重點水利工程,總投資48.7億元,目前已掀起大幹熱潮,完成投資佔全年計劃的37%。”德州市水利局局長李守學説。
今年是山東建設國家省級水網先導區的起步之年。我省在推進現代水網建設上加力提效,搶抓投資機遇,強化統籌協調,加快重點項目建設,完善項目推進機制,拓寬資金來源渠道,積極推動國家省級水網先導區建設。
統計顯示,截至4月15日,山東省水利建設項目投資計劃執行總體進展保持良好態勢、明顯好于去年同期。投資執行強度穩步提升,累計完成投資173.1億元,佔全年計劃完成投資的28.9%,較去年同期高出10.4個百分點。工程建設速度穩中加快,287個新建項目已有105個開工建設,較去年同期高出13.4個百分點。新建項目年度投資計劃完成率18.3%,續建項目年度投資計劃完成率43.7%,均高於去年同期。
“作為全省水利建設項目之一,德州市城區河道引調水工程建成後不僅發揮重要的水利效益,同時兼顧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李守學介紹,該工程總投資6.12億元,計劃對沿岸35座引調水涵閘泵站進行維修改造,參照三級公路標準對33公里防汛堤頂路進行提升改造,建設節點公園約13萬平方米,堤頂路兩側綠化約17萬平方米,種植行道樹6000余株。“工程建設後,不僅能恢復和加強沿岸涵閘渠道的引調水功能,保障周邊灌溉、生産需水量,還可以串聯城區多條快速路,打通多個斷頭路,同時兼做馬拉松、自行車賽道,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升城市形象。”
德州河網密布,但河密水少,資源型、工程性缺水並存。尤其受攔蓄工程不足等影響,每年有6億立方米雨洪水白白流走。為改變“有水留不住,無雨就買水”現狀,德州在省級水網大動脈基礎上,著力打造“三通六帶”市級特色現代水網。“其中,今年計劃投資項目實施後,將大大恢復河道行洪能力,增加雨洪資源利用能力5000萬方、帶動農業節水4400萬方,保持農村供水規模化率、水質達標率兩個100%。”李守學介紹。
百年大計,品質第一。雖然當前水利建設正搶抓黃金季趕進度,但更要建管並重保品質。
走進位於莘縣的金堤河水源保障綜合提升工程道口鋼壩閘施工現場,施工區、辦公區、生活區嚴格劃分,整潔有序。在位於辦公區的標準化工地數字智慧化調度室,整個項目現場施工情況一覽無余。
“系統在原有攝像功能基礎上添加了AI智慧識別演算法技術,通過區域劃分實現智慧化監管,同時與市水利局智慧化調度系統實時聯網同步,市水利局能實時看到工地現場情況。”道口鋼壩閘代建單位負責人魏興龍介紹。比如有人員在進入施工現場前未佩戴安全帽,系統會自動報警,並實時傳輸到項目管理部。此外,通過鷹眼球攝像技術及人像識別系統,可實現整個工地現場全覆蓋,有效監管是否有存在違章作業行為,提升工程現場管理效率。
今年2月,聊城市水利局印發水利工程標準化工地建設實施方案,並召開現場推進會,在全市重點水利建設項目中全面啟動標準化工地建設,以標準化建設為統領,確保工程進度和品質安全“雙提升”,全力推動重點水利工程建設“提質增效”。
“招標前,將標準化工地創建納入評標體系和施工合同;開工前,向參建單位告知標準化工地創建內容,並將標準化工地創建納入文明工地評選條件,主動幫助企業解決試點中遇到的典型問題等。”聊城市水利局副局長江崇海介紹,通過標準化工地建設,將大大能提升工程建設管理水準,有利於消除工程品質安全隱患。截至目前,聊城已有14個重點項目開展標準化工地創建工作。
放眼全省,近年來我省持續加強水利工程建設品質監管,水利建設品質考核在全國連續三年保持A級等次。今年省水利廳在全省範圍內啟動水利工程建設品質提升三年行動,明確在全省範圍開展水利工程標準化工地建設,並通過加強品質全生命週期管理、強化數字賦能等,推進水利工程品質水準明顯提升。
水利建設功在當代,利在韆鞦。根據《國家省級水網先導區建設方案(2023—2025年)》,到2025年,山東省將全面完成國家省級水網先導區建設任務。“今年全省水利建設投資將完成600億元以上,創歷史新高。”省水利廳一級巡視員王祖利表示,省水利廳將緊緊圍繞年度建設目標,細化節點目標和施工計劃,強化前期工作、施工準備、建設實施、工程驗收等各階段的統籌協調和指導監督,堅持先行先試、敢闖敢試,著力為國家水網建設提供“山東樣本”。(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方壘 通訊員 徐勝 李巍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