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濟南4月25日電題:創新引領高端産業發展 綠色智慧激發持久活力——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打造高品質發展“增長極”
4月25日,在位於濟南黃河之北的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示範區,總投資486.5億元的33個重點項目集中開工,覆蓋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産業等多個領域,成為濟南起步區加快發展的又一“注腳”。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支持濟南建設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2021年4月,國務院批復同意《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建設實施方案》,成為全國繼雄安新區之後的第二個起步區。
記者25日從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獲悉,兩年來,濟南起步區聚焦綠色低碳高品質發展,堅持科技賦能、創新驅動,目前已累計引進141個高端優質項目,總投資3144億元,中科新經濟科創園等一批重大園區載體啟用運營,為起步區發展激發了勃勃生機。
濟南市委常委、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管委會主任孫斌説,起步區明確了智慧車、新能源、新材料、機器人、新金融、新會展等“6+4+2”産業主攻方向,通過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加快構建高端高質高效現代産業體系。
國家電投黃河流域氫能産業基地是國家電投集團在國內佈局的五大氫能産業基地之一。在濟南綠動氫能科技有限公司的自動化生産線,各種機械臂正按照程式在設備櫃內有序操作,將膜電極與雙極板層層鋪設,生産出一塊塊燃料電池。
“去年12月底,公司具備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的固定式供能燃料電池、空冷燃料電池及車用燃料電池系統3條生産線正式投産,均可實現1000台(套)的年産能,今年將實現批量産品交付。”濟南綠動氫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穎説。
創新引領是高品質發展的“底氣”。在中科新經濟科創園,濟南先進動力研究所完成20兆瓦燃氣輪機研發製造,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並實現首臺套銷售。2022年,濟南起步區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佔GDP比重較前一年度增長6倍,高價值發明專利同比增長114.3%。
綠色低碳是生態優先的一大體現。“起步區藍綠空間佔比大於70%,每一個項目都體現綠色理念,每一棟建築都是綠色建築。”濟南起步區黨工委專職副書記李國祥説,起步區重點發展綠色建築和裝配式建造,統籌地熱能、太陽能、氫能等綠色低碳技術應用,大力促進綠色低碳發展。
智慧管理讓城市更加智慧。濟南起步區新型智慧城市運營指揮中心依託AI視頻賦能,能24小時“自動”感知和智慧發現違章停車、佔道經營等城市管理問題;通過對區域的人、車、物、企、事等時空數據進行建模和智慧分析,可提供重點區域、建築及園區的人群畫像、人口熱力分佈等動態分析數據,以合理配置健身、養老、商業和公共交通等城市服務資源。
體制機制改革激發區域內生動力。濟南起步區積極推進“點單式”權力下放,推出首批108項免申即享政策清單;深化“大部制”機構改革,機構人員相較于傳統區縣壓減60%以上;開展“賽馬式”競崗招聘,面向全球招聘100名緊缺人才,引來7300余人踴躍報名,為起步區建設注入新鮮血液。如今,這座高品質發展新城正在黃河岸邊加快崛起。(新華社記者 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