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驕陽似火,伴隨萬物葳蕤,2023年已過一半,在濟南市各區縣重點項目建設現場,跨越趕超、大幹快上的澎湃氛圍再度撲面而來:一個個重點項目快速推進,一項項工程建設火速向前,一幕幕振興局面鋪陳舒展……
今年以來,濟南市各區縣上緊發條、開足馬力,讓項目率先“跑起來”,讓建設同步“熱起來”,讓區域發展“快起來”,在加快建設“強新優富美高”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會的進程中,描繪出一幅“建設熱”的新圖景。
蹄疾步穩
崔寨街道重點項目跑出建設“加速度”
時值盛夏,年已過半。走進起步區崔寨街道,撲面而來的是拼經濟的滾滾夏潮;放眼看到的是抓項目的風生水起;處處洋溢的是促發展的奮鬥激情……
近年來,崔寨街道步入高速發展期,跑出了建設的“加速度”。一批批産業項目火熱推進,一項項重大工程建設正酣。目前,街道共有在建項目79個,涉及基礎設施、基本公共服務、安置區建設等多個領域。
為構建高效管理體系,崔寨街道按建設性質將所有項目劃分為5個類別,其中,産業類項目14個、城市更新類項目17個、公共服務類項目15個、綜合立體交通網項目29個、現代水網項目4個。
目前,濟樂高速南延工程、鳳凰黃河大橋項目已建成通車,黃河大道一期青銀高速以北段年內具備通車條件,山大二院北院區將於年底竣工交付,黃河體育中心足球場項目今年7月將完成主體結構封頂,濟南黃河國際會展中心計劃11月底舉辦首展。
好水養大魚,一個個項目開花結果,孕育出一個個新的增長點;一批批項目落地生根,成就著一個個新的增長極。在奮進新時代的征程上,崔寨街道正把區位優勢、資源優勢轉化為投資優勢、項目優勢、高品質發展優勢,用大項目、好項目撐起街道高品質發展的“明天”。
融合發展
柳埠街道聚勢賦能鄉村振興“新突破”
“我們村的大櫻桃和其他地方不一樣,喝著山泉水、吃著農家肥,還有‘富硒’的‘身份證’以及溯源二維碼,口感就更不用説了,實打實的高品質。”南部山區柳埠街道澇峪村黨支部書記王傳友自豪地説。
其實,澇峪村櫻桃産業發展經歷過一段“怠速”期,但是該村通過加強黨組織建設,向內要合力、向外要活力,形成村企、村黨支部共建的內外聯動局面,以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為平臺,走出了“村黨支部+農戶+合作社+電商平臺+互聯網公司”新五位一體的融合發展路子。2022年實現村集體收入超24萬元,實現了鄉村振興的新突破。
強化村集體與農戶利益聯結,將黨組織政治引領功能、合作社抱團發展優勢、農民盼富致富願望有機結合,是澇峪村壯大村集體經濟、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抓手。在此基礎上,該村以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為聯動紐帶,輻射周邊110戶種植戶,共同建成南部山區第一個百畝富硒農産品基地,統一標準、統一管理、統一銷售。從此,整個李家塘流域富硒大櫻桃産業不再只是澇峪村“一枝獨秀”,而是周邊村的“春色滿園”。
“下一步,我們還將通過資源整合,建設共享農房,發展共享經濟,打造5公里範圍內區域旅遊資源整合集散地;通過改造閒置民房村落,建設集停車、住宿、農耕體驗、富硒大櫻桃採摘等於一體的多元化南山微型旅遊目的地,形成協同發展、聚勢崛起的強大合力。”王傳友説。
快速推進
示範園區建設提供産業升級“強引擎”
在中德農業科技示範園區,一座嶄新的良種儲備庫拔地而起,平整的廣場上晾曬著剛剛收穫的夏糧……
據了解,中德農業科技示範園項目,計劃投資1.4億元,佔地面積1.3萬畝,其中試驗區9200畝、示範區3800畝,園區結合“二十四節氣”規劃設計,又遵循自然規律按照“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劃分為“春、夏、秋、冬”四大區域,建設田成方、林成行、路相通、渠相連、澇能排、旱能灌,溝、渠、路、林、橋、涵、閘配套齊全的高標準農田。
目前,項目已完成投資1400萬元,整理、修復土地3.5萬立方米,改良土壤2020畝,建成4000平方米的良種儲備庫、5000平方米的晾曬場。
示範園還將引進全球先進種植理念和技術,配備全球先進的自動化機械設備和智慧物聯網系統,開展農作物品種展示、示範、鑒定、評價等工作。在近期圓滿完成了中德農業合作田間日活動現場會,正在籌備9月份全國油料作物大面積單産提升現場會。
闊步邁進
十大提升行動帶來區域發展“新動能”
今年以來,槐蔭區按照市委建設“強新優富美高”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會要求和全市“項目突破年”部署,優化“125510”發展思路,把2023年確定為全區“抓項目強産業攻堅提升年”,開展産業升級、項目建設、創新驅動、工業增長等“十大提升行動”,強力推進總投資3182億元的230個重點項目建設,重點抓好總投資30億元以上的廣安門醫院濟南醫院、保利中科創新廣場等25個大項目加快建設,以項目大突破推動産業大提升,以産業大提升推動經濟大發展。
眼下,濟南國際醫學中心正大步邁向“國際化”,國際眼科與視光醫學院、“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臨床手術機器人培訓中心、艾盟國際模式動物克隆中心等11個國際合作項目落戶;樹蘭(濟南)國際醫院已全面收尾,“1+X”〔一個共享醫院(平臺)+若干臨床專科醫學中心〕綜合性醫療服務集群初具雛形。全面邁向“高端化”,醫學中心“一號工程”山東質子中心,已完成臨床試驗,二期工程重離子和中子治療項目快速推進,將率先打造國際頂級全鏈條腫瘤放療技術體系。闊步邁向“特色化”,通用技術環球醫療與施爾明視光眼科醫院合作項目正式簽約落地,將打造國內領先的視光與眼科醫療集團;廣安門醫院濟南醫院2月28日開工建設,廣大市民將在“家門口”享受獨具特色的中醫診療服務;省口腔醫院、山大婦産生殖國際醫院等特色專科醫院,也在全面加快建設。
據了解,濟南國際醫學中心累計開工建設重點項目54個,開工面積約836萬平方米,實現總投資約741億元,片區高品質發展正闊步邁入加速突破、加速躍升、加速蝶變的新階段,以醫為核心、醫教研産養融合發展的醫療健康創新高地正在槐蔭加速崛起。
刷新進度
萊蕪區項目建設為産業提供“硬支撐”
走進魯中國際生物谷二期項目建設現場,看到一派熱火朝天的施工景象。工人們戰高溫、追進度、重品質,確保工程建設有條不紊進行,力保工程如期完成。
目前,魯中國際生物谷二期項目主體已經全部封頂並通過驗收。樓內裝飾裝修、門窗護欄、水電消防、外墻保溫、室外管網等施工正按照工期計劃進行中。其中,1號、2號、3號、10號、11號樓已經具備進場精裝施工條件。6號、7號、8號、12號樓的水電消防正在安裝,外墻保溫、內墻抹灰開始施工,計劃7月底也能具備進場精裝施工條件。施工單位正按時間節點和計劃進度,統籌安排施工力量,確保按期完工。
今年以來,萊蕪區圍繞“生態立區、工業強區、創新興區”發展戰略,持續強化項目支撐、鏈主拉動、機制創新、策劃儲備,全力加快“一城一谷一基地”建設,有序推進重汽汽車檢測中心等新建項目開工落地,魯中國際生物谷二期等在建項目快速建設,舜博不銹鋼等項目儘快投産達效,初步形成了“以鋼為基、以車為本、以藥為先”的雁陣型産業體系。
截至5月,8個省級重點項目、12個市級重點建設項目都已全部開工建設。其中,磷酸鐵鋰與鐵鉻液流電池長時儲能電站、盈德氣體空氣分離節能升級等8個項目上半年實現試生産,德馬泰克智慧物流裝備、華濤中藥配方顆粒等21個項目預計年底前投産。一個個重大項目的建設進度條都在不斷刷新中。
大幹快上
商河打好重點交通項目“攻堅戰”
6月中旬,驕陽似火、熱浪滾滾,商河各處重點交通項目工地上,更是一派爭分奪秒、大幹快上的火熱場景。津濰高鐵(商河段)項目現場,一排排旋挖鑽塔高聳入雲、隆隆作響,已完成大型鑽孔樁約3000根;濟濱高鐵(商河段)工地,一個個重達790噸上部結構箱梁,被穩穩安放在巨大的橋臺之上……
近年來,商河縣委、縣政府牢牢把握交通是發展先行官這個定位,緊緊抓住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強省會等重大發展戰略交匯疊加這一歷史機遇,不斷加大交通方面的投入力度,聚心聚力打好“交通強縣”攻堅戰。
從點線到立體,從單一到多元,“T”字型高速鐵路網、“十”字型高速公路網、“一”字型鐵路貨運專線、“四縱三橫”交通幹線網建設,以“6”個高速出入口、“2”個鐵路站點、“1”個航空樞紐為中心的“621”交通服務樞紐正飛速從藍圖變為現實。
亮劍提速
回河街道拆遷建設夯實經濟“增長點”
一年前,濟陽區回河街道220國道西側西街村約110畝地還是一片閒置土地,去年3月,鑫方盛項目舉行開工儀式,這片撂荒地得以重獲新生。經過一年建設,項目拔地而起並建成運營,曾經“沉睡”的荒地搖身一變成為富有生機的“寶地”。
這只是回河眾多項目的一個縮影。如今,各重點項目、重點工程的徵地拆遷工作在轄區內如火如荼、全力推進。
作為濟陽區項目推進主戰場,回河街道承擔著多個省市區重點項目,自2022年以來,街道完成了13個項目共計1065畝的拆遷清障工作及2260畝的清點測量工作。
6月13日,濟北開發區矗峰重工項目啟動清點測量工作,街道僅用了不到三天時間就全部完成了紅線內93畝佔地清點,幹出了項目清點的“回河速度”;去年國道220改線項目,街道僅用半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691畝的清點工作……
此外,街道還就涉及轄區20個村的濟濱高鐵項目以及山東藝術設計職業學院、特醫食品城等多個項目,開展清點工作,以“一把尺子量到底”的標準全速完成了地上物清點工作。
下一步,回河街道將持續細化方案破瓶頸、完善機制助攻堅,全力以赴解決拆遷工作中的難點、痛點、堵點,“拆”得民心,“遷”出效率,打造和諧拆遷、快速拆遷的“回河速度”,為建設高品質北部中心城區作出更大貢獻。
聚力攻堅
棗園街道描繪鄉村振興示範“新畫卷”
近年來,在章丘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棗園街道全面對標區委“5+4”工作體系,堅持鄉村振興戰略不動搖,以“打造産城人融合發展樣板地”為總體目標,抓産業、增優勢,固根基、強保障,著力打造“漢韻蔥鄉和美棗園”鄉村振興示範片區,為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描繪出“新畫卷”。
據了解,棗園街道整合資金3000余萬元,建成洛莊漢文化城、又一齋冷庫倉儲、垛莊冷鏈中心等産業振興項目5個,實施大站村造紙機械廠車間盤活等項目40余個,流轉託管土地8000余畝,兩年實現村集體增收1500余萬元。
立足資源優勢,做強本土特色農業,棗園街道建成5處特色産業種植基地,發展現代智慧設施農業1000余畝,培育形成萬新大蔥、洛莊蔬菜、垛莊生薑、賈莊草莓、中科思勰四季蔥現代農業“五朵金花”,2022年,中科思勰品牌獲章丘大蔥地理標誌使用授權。截至目前,全街道特色農作物種植面積近8000畝,解決農民就業3000余人。
溫情走訪
“夏送清涼”突破項目建設“持久戰”
炎炎夏日,驕陽似火。6月19日至21日,濟南高新區總工會開展2023年“情係職工·夏送清涼”關愛職工走訪慰問活動,深入13家重點企業、4個重點項目、6家重點行業,為高溫暑天奮戰在一線的1300名職工送去慰問物品。
“這幾天高溫悶熱,為了趕工期大傢夥都堅持在一線,沒想到政府還想著我們,不僅關注我們的安全,還給我們送來了清涼物品,心裏感覺特別暖。”收到防暑降溫物資後,讓一線建設者們鉚足了勁,也增加了他們戰高溫、搶進度的信心和決心。
慰問組每到一處,都與單位負責人認真交流,仔細詢問建設情況、一線職工工作情況,叮囑職工在高溫環境下作業一定要注意自身防護,並囑咐他們在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礎上,確保安全生産、有序施工,保證重點工程如期完成。同時要求基層工會切實落實好防暑降溫措施,在保證完成生産任務的同時,更要確保員工身體健康。
下一步,高新區總工會將繼續以“夏送清涼”工作為契機,大力推動工會服務職工的各項工作有效覆蓋,把工會組織的溫暖送到廣大職工的心坎上,為加快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