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21日訊 清晨,濟南港的小清河航道波光瀲艷。上午7:18,隨著“魯清101”號船舶緩緩駛出小清河濟南港區,備受關注的小清河航道開始半載試航,這也是斷航26年後小清河航道正式運輸的首批貨物,標誌著小清河這條始建於南宋的黃金水道再次揚帆起航。
據了解,本次運輸的貨物以大麥為主,共計36個集裝箱,箱貨總重1080噸。該貨物由阿拉山口口岸入境通過鐵路運達濟南董家鎮站,然後進行內河航運分撥,由小清河濟南港上船運至小清河高青港區,同時與海河港口公司聯合簽發國際多式聯運“一單制”提單,客戶憑單提貨,最後運抵客戶工廠。
據了解,這也是小清河復航後,首次開展的國際鐵路集裝箱“鐵公水”多式聯運“一單制”業務。
該業務充分利用小清河航道全面復航的契機,依託國際鐵路貨運通道、小清河航運,為客戶提供鐵路轉運、水路運輸、港口堆場提貨等服務,實現“鐵公水”運輸全覆蓋的多式聯運“一單制”業務,進一步簡化了客戶提貨手續,放大班列通道作用。這也是濟南內陸港與濟南內河港實現首次“牽手”。
據了解,本次航線由濟南港主城港區到高青港花溝作業區,共計航程66公里。船舶從濟南主城港出發,預計14:00到達水牛韓船閘後靠泊,15:00齣閘恢復航行,約18:30抵達高青港區。
前後歷時三年,總投資超百億元,小清河復航項目稱得上近年來山東水利工程項目的“頭號工程”。據了解,復航後的小清河,沿線共規劃了4個港口11個作業區164個泊位,串起濟南、濱州、淄博、東營、濰坊五個工業大市。綜合年吞吐量將達到7960萬噸。
流淌千年,沉寂廿年,經歷了歲月的洗禮,再次蓬勃涌動起來的小清河,完成“華麗轉身”拋錨起航。作為貫穿山東省中部工業走廊的一條綠色交通大通道,沉睡多年的小清河“活起來”“忙起來”“靚起來”,在復航後必將發展成為沿線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增長極、投資興業的黃金走廊,對於完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發揮重要作用,也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注入新的活力。
小清河復航大事記
2008年,山東正式啟動小清河復航研究論證。
2019年底,山東宣佈高標準建設小清河復航工程。
2020年,為加快建設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山東決定正式啟動小清河復航工程。復航工程全長169公里,概算總投資136億元。小清河復航工程起自濟南,經過濱州、淄博、東營、濰坊,終到渤海灣,規劃為三級航道,是山東省內河航道佈局規劃“一縱三橫”高等級航道網中的重要“一橫”,可實現海河直達運輸,還是山東省水運建設史上第一個一次性投資超百億元的項目。
2021年1月16日,小清河濟南港開工建設,省會濟南喜提“出海口”,濟南港“一港兩區”作為濟南直通海洋的對外開放“戰略基點”,將補齊濟南內陸港口的“短板”。
2022年12月30日,隨著兩艘試驗船從濰坊壽光羊口港駛入小清河,標誌著小清河復航工程四標段基本具備通航條件,小清河項目順利完成了“2022年底博興港以下60公里試通航”的年度任務目標。
2023年6月,小清河濟南港主城港區和章丘港區建成並通過驗收,總體規劃港口岸線6170米,生産性泊位總數27個,陸域總面積246萬平方米,投入使用後預計2030年和2040年貨物吞吐量為1230萬噸和1530萬噸。
2023年6月9日,小清河復航工程首張《港口經營許可證》在濟南發出,標誌著濟南港主城港區已具備運營條件。
2023年7月4日,“魯清101”號船舶歷經3天時間,從博興港順利抵達濟南港。標誌著斷航26年後,總長237公里的小清河首次全線空載試航順利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