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海報觀察丨文化“兩創”十年,山東改變了什麼?
山東文化“兩創”十年,眾多創新成果、經典時刻標注在這片廣闊時空中。
十年間,國風出圈成為頂流,文化自信散發越來越耀眼的光亮。
十年間,文化“兩創”深刻影響和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呈現萬千氣象。
十年間,思想和文化為發展注入綿綿動能,時間愈久,愈顯力量。
讓國風國潮成為頂流
山東大學地處孔孟之鄉,綿延著儒家文化血脈。文化“兩創”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豐富的文化遺産是推進“兩創”的源頭活水、根基所在。
在山東省文化“兩創”成果展上,《儒典》《齊魯文庫》《尼山文庫》等重大文化工程成果集中亮相
山東始終利用歷史積澱和特色資源,尋找新的增長點以傳承創新中國傳統文化。在11月27日開幕的山東省文化“兩創”成果展上,“全球漢籍合璧”、《儒典》《齊魯文庫》《尼山文庫》等重大文化工程成果集中亮相,通過整理、注解中華文化經典,對傳統典籍進行編纂與現代化闡釋,將文化遺産守護好,讓歷史文脈傳承下去。
“過去十年是‘講清楚’的十年,我們‘講清楚’了歷史的中國,讓人們走進文化的中國、思想的中國。以文化自知樹立文化自信。”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國際儒學聯合會副會長楊朝明説。
文化的傳承重在普及,傳統文化不再被束之高閣、供人敬仰,“國學小名士”“齊魯文化大會”“黃河文化大會”“中國禮 • 中國樂”等一大批文化原創節目熱播,讓優秀傳統文化也擁有大流量。
國風成為新的流量密碼。馬面裙、旗袍、國風動漫電影《長安三萬里》……國風産業強勢崛起,國風成為新的文化浪潮,背後彰顯了堅定的文化自信。
山東博物館參觀火爆
“約不上的博物館”映射巨大的文化需求,博物館不再小眾。今年上半年,山東博物館的參觀人數達到了104.67萬人次;暑期6月至8月參觀人次共計108.75萬人次。近年來,山東博物館事業蓬勃發展,全省博物館發展到735家,數量居全國第一。
讓生活更加美好
“美德健康新生活方式已經在山東開花結果,村民、社區居民的面貌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們越來越講究禮儀、越來越講究素質、越來越講究君子人格。”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常委,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文史哲》雜誌主編王學典説。山東以融入日常生活為抓手推進文化“兩創”,大力倡樹美德健康新生活,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互融通。
以前有個網絡熱詞叫“城會玩”,而現在,“城裏人”也開始實名羨慕——原來“土味賽會”可以這麼“燃”!不追求豪華的舞臺,不追求絢麗的燈光,廣場上、公園裏,有場地就能演,“家門口”就能看。從“村BA”和“村晚”“村歌”“村舞”等鄉村文體活動,再到“鄉村書房”“一村一年一場戲”和農村公益電影放映等公益文化活動,潛移默化地滿足了人們的精神需求,提升了生活品質。
6月,世界互聯網大會數字文明尼山對話在濟寧曲阜舉行
今年6月,世界互聯網大會數字文明尼山對話在濟寧曲阜舉行,傳統文明與數字文明碰撞交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內核為數字文明之治提供了方向,數字技術的深度運用為美好生活插上了“數字翅膀”,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雲展覽、雲教育、雲課堂、雲直播、雲娛樂等新業態不斷提升,讓“不可能”變為“可能”。
10月11日,山東省“秋季黃河大集”啟動
火爆全網的淄博燒烤和大明湖超然樓、沿著黃河遇見海、黃河大集……從藍色海洋到運河之畔,從漫步城市到丘陵山嶽,行走在齊魯大地上,文旅深融合、跨界大融合展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動力,可看、可玩、可體驗、可帶走成為旅遊新時尚。
讓山東的腳步越跑越快
文化“兩創”十年,是山東經濟發展的“機遇期”。
“過去十年,孔府印閣的印章從只刻名字的單一印章,發展到印文更加豐富多樣的藝術印章、論語印章、鳥蟲體印章等,印章不僅有使用價值,更具有藝術價值、文化價值和觀賞價值。”金石篆刻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孔府印閣首席篆刻師孔令佳説。
據孔令佳介紹,孔府印閣之前通過線下銷售,主要面向來曲阜旅遊的遊客,印章每天的銷量只有幾百枚。借助文化“兩創”的東風,依託互聯網,孔府印閣將印章篆刻結合當時最火熱的電商直播,把傳統印章搬到了互聯網上銷售,如今印章每天的銷量為1.5萬枚,年收入破億元。
在山東省文化“兩創”成果展上亮相的部分“山東手造”
産業是文化“兩創”的鮮活載體,産業興、“兩創”活,産業優、“兩創”強。山東培育一批文化領軍企業和優勢産業集群,文化“兩創”在業態升級中煥發強大生命力。
2022年,山東共有各類傳統工藝類企業和經營業戶119萬個,直接從業人員350余萬人,年産值1600億元左右。在濰坊,僅一個王家莊子村就擁有100多家風箏扎制廠,年産風箏9000余萬隻,年産值近3億元,風箏遠銷美國、歐洲、非洲、中東、東南亞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産值達2.8億元左右。
文化不僅是一張名片,更是一扇窗戶,讓世界認識了更好的山東。
魯班鎖
11月1日,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大使為安理會成員常駐代表準備了一份紀念品——魯班鎖。魯班文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感染更多人、影響更多人。
2023年維也納聯合國中文日、“孔子的智慧”文化展、歡樂春節、中國國際華服大賽、“好客山東 好品山東”展示推介等對外文化交流活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持續增進中外了解。
十年的沉澱,一切改變都才剛剛開始。深耕這片人文沃土,未來將有更精彩的文化“兩創”故事……(海報新聞記者 叢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