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6+3”現代産業集群營業收入突破2800億元 棗莊:激揚轉型振興態勢
臺兒莊古城
棗莊鋰電生産車間
運河之水,潮奔浪流;抱犢山下,蓬勃生機。
過去一年來,棗莊市委、市政府聚焦“強工興産、轉型突圍”目標,堅定實施工業倍增計劃,集中精力大抓産業、主攻工業、突破園區、育強企業,推動棗莊經濟運行保持“進中提速、量質雙升”的良好態勢。
“數字”是努力最好的證明,也是汗水的見證。2023年1—11月棗莊市16項主要經濟指標中有11項指標增幅居山東前5位,其中8項指標增幅居山東前3位,GDP增幅連續7個季度高於山東平均水準,先後獲評“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範城市”“全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區”等多項國家級榮譽,展現了老工業基地創新轉型的強勁勢頭,煥發出資源型城市蝶變振興的蓬勃生機。
火紅石榴帶來紅火生活
2023年金秋時節,果農們忙得不亦樂乎。“石榴是我們當地的支柱産業,近幾年石榴平均交易量達到了每年4萬噸左右,全鎮有近6000戶農民從事和石榴相關的行業。”榴園鎮鎮長徐旭説,每年9月中旬至11月中旬是石榴交易的黃金期。
“種石榴跟養孩子一樣,得精細著哩!”在果園裏,果農李永水談起他的石榴“增産經”——建大棚、套紙袋、挖排水渠、樹苗間種,這樣做大大提升了石榴的品質,每畝收入能達到一萬多塊錢。
2021年,500余粒“豫石榴”“黑美人”石榴種子隨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進入太空,首次嘗試太空誘變育種。眼下,在資源庫太空誘變育種試驗園中,完成定植的石榴苗已長到1米多高。
種質資源是石榴産業的“晶片”。棗莊建成了國內唯一的石榴國家林木種質資源庫,近年來還不斷擴大種質資源庫規模,大力開展優良品種研發培育。其中,“秋艷”通過了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的林木良種審定。目前,“秋艷”成為嶧城石榴的代表品牌和中國北方石榴産區更新換代的首選良種。
棗莊市石榴研究院研究員侯樂峰説,以往育種以資源選優為主,為此他幾乎走遍了國內所有的石榴産地。“哪怕只是一個兩三畝的小果園,我也要進去看看嘗嘗。”
石榴好吃好看,更能幫助老鄉致富。前些年,萬景園盆景基地的負責人張忠濤牽頭和10余戶從業者一起成立了嶧城區萬景園苗木盆景專業合作社,大家抱團發展,獲取規模效益。現在合作社盆景規模已達2萬盆,每年銷售額達400萬元左右。在他的帶動下,一批年輕人加入到石榴盆栽行業,並進軍電商市場。
強壯工業“筋骨”
挺起發展“脊梁”
棗莊曾因資源困局而短暫沉寂,然而百年礦山塑造的棗莊,始終堅強不屈、興業圖強。
在“強工興産、轉型突圍”路上,最亮麗的一張“産業牌”要數鋰電新能源産業。
隨著鋰電産業步入快速增長期,鋰電池生産製造企業對電解液的需求成倍數增長。億恩科天潤電解液項目二期于2023年9月16日順利投産,全部達産後可實現年産13萬噸鋰離子電池電解液。“根據客戶需求,公司將鋰離子電池電解液的研發成果進行産業化生産,計劃今年啟動10萬噸(三期)鋰離子電池電解液項目。”該公司總經理葉付臣説,項目達産後,年産能從3萬噸擴大到23萬噸。
産業園區是棗莊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和強力引擎。
來到臺兒莊區,或許就能看到理想園區的樣子。2023年以來,臺兒莊區精心謀劃鋰電産業園,引導鋰電企業集聚發展,推動實現“産業園就是産業鏈、上下樓就是上下游”。
欣安創能年産1GWh鋰離子電芯項目由湖南兆科動力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具備日産20萬支鋰電池和年産15萬組電池包生産能力。項目通過租賃開發區閒置“立體式”廠房,推動“工業上樓”,辦公、研發、生産空間垂直分區,大幅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節約用地指標30畝。該項目也是豐元鋰能在臺兒莊首家下游合作企業,磷酸鐵鋰正極材料10分鐘即可送達,區內配套、鏈式發展效應顯著。
山東啟力元日産100萬支高端鋰離子電池項目在推動深化産業協同上也頗具亮點。目前,企業正在同豐元、天和對接合作,擬通過建設管道實現電解液“隔墻”直供,降低生産成本,提高原材料本地化率。
目前,棗莊鋰電企業發展到120家,鋰電産業營業收入增長80%以上,入選省首批十大先進製造業集群,“百年煤城”正在向“中國新能源電池名城”華麗蝶變。
剛剛過去的2023年,棗莊市被列為山東工業母機“1131”突破工程“三核”之一,玻璃新材料産業集群入選省特色産業集群,儲能産業集群入選省未來産業集群,“匠心棗莊”文化創意和器械裝備産業集群入選省“十強”産業雁陣形集群,3家企業入選省“十強”産業集群領軍企業,棗莊“6+3”現代産業集群營業收入突破2800億元。
瞄準五軸機床,佔領機床産業高端市場,棗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國際高端五軸數控機床生産基地項目是機床産業轉型升級的重要一環。威達重工總經理呂慧彬説,目前全力加快施工進度,爭取今年6月份完成基建施工,10月份部分投産,項目建設完成後可年産1600台五軸加工中心。
作為機床和高端裝備製造業的龍頭鏈主企業,威達重工近幾年一直堅持走自主創新道路,在主軸、轉臺、刀庫、五軸銑頭等關鍵零部件上實現了突破,運用工業互聯網賦能,打造了數字化車間和智慧工廠,不斷提升産業整體競爭力。
鏈群化已經成為棗莊抓産業發展的統一方向和廣泛共識。滕州市滕陽高端機床創聯體項目,盤活閒置土地招引集聚9家機床相關企業入駐,推動實現了園內企業技術共享、設備共用、融合發展。薛城區奧瑞金綠色智慧包裝項目,能夠為青啤産業園直供易拉罐包裝,每年可節省綜合物流成本500余萬元。山亭區嘉富顯示智慧終端項目,填補了區內顯示終端産業空白,為博雷頓、牛電、漢諾等企業提供配套。
“五個一”發展思路
凝聚跨越趕超共識
面對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棗莊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繼承和創新相結合,既在方向上保持定力,又在策略上與時俱進,逐步形成了“五個一”的發展思路:
錨定“一個總體目標”,即聚焦“強工興産、轉型突圍”目標不動搖,推動資源型城市加速崛起;
抓牢“一條工作主線”,即堅定實施工業倍增計劃,大抓産業、主攻工業、突破園區、育強企業,促進工業經濟提質增效;
建立“一套落實機制”,即健全完善重點事項幫包服務、差異化考核監測、實績晾曬警示機制,確保各項工作“緊在平時、幹在當下、成在實處”;
創優“一組發展環境”,即以鏈長制為抓手創優産業環境、以“棗解決·棗滿意”訴求辦理平臺為依託創優營商環境、以信用體系建設為先導創優社會環境、以“山水林田大會戰”為保障創優生態環境、以常態化推進幹部思想能力作風建設為載體創優政治環境,全面夯實高品質發展的要素基礎;
保持“一種奮進狀態”,即牢固樹立領先爭先率先意識,瞄準“增速進位、總量前移”持續發力,推動單項工作爭一流、整體工作上水準。
可以説,“五個一”的發展思路來源於工作、昇華于實踐,是推動棗莊跨越趕超的戰略引領和戰術支撐,必須用心把握、長期堅持。
回眸棗莊2023年的每一步,不難發現,高品質發展的核心在黨、重點在人、關鍵在幹。
安排12位市級領導領銜推進32項重點改革事項和30項共性改革任務,成功爭取“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等15個國家級試點落戶棗莊……在棗莊,幹部就是要帶頭幹,衝在一線幹。
“常態化推進思想能力作風建設,必須認清現實挑戰,以自我革命破冰除弊。奔著問題去、盯著弱項改才能掃除頑瘴痼疾,鍛造過硬隊伍。”在中國共産黨棗莊市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棗莊市委書記張宏偉説。
過去的一年,棗莊始終堅持把為民造福作為最大政績,拿出近八成財力謀民生之利、解民生之憂,辦成了一批增進百姓福祉的實事好事。備受棗莊人民關注的濟棗高鐵開工建設,標誌著棗莊即將跨入“雙高鐵”時代;校車專線正式投入運營,偏遠農村學生的求學之路更加安全順暢;運動健兒頑強拼搏,在杭州亞運會創造了三金一銀的歷史最好成績;“樂業棗莊”“惠保棗莊”“文韻棗莊”等幸福畫卷漸次鋪展,家家戶戶的“小願景”正逐步變為值得期待的“新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