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煙臺文化“雲”出海 煙臺—群山國際友城春節文化線上交流活動成功舉辦
中國山東網·新感知1月25日訊 “煙臺剪紙畫面精美,線條纖細,題材豐富,虛實對比強烈,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剪紙藝術。”“韓國的手工藝是能體現生活情感的美術,隨著時代的發展,正向著現代化、商業化發展。”……1月24日,一場別開生面的春節文化線上交流活動成功舉辦,來自中韓雙方的非遺傳人、手工藝人分別介紹、展示了各自的文化和手工作品,一場跨國文化交流盛宴火熱“開席”。
“雲交流”活動在煙臺、群山兩市同步舉行,煙臺市文化館非遺保護部主任、煙臺市剪紙藝術協會會長曲建鵬,煙臺剪紙傳承人衛愛君,煙臺華藝絨繡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石岩,韓國群山綠色藝術實踐研究中心主任金徳信,韓國群山手工藝講師閔京元,全北中央新聞部長金箕炫,亞洲新聞集團本部長崔高峰等嘉賓出席活動。
在臨近春節之際,中韓雙方嘉賓首先介紹了各自的春節文化傳統和習俗。主持人介紹,中國春節不僅蘊含著豐富的習俗,更有著滿滿的文化內涵,“書寫春聯所用的毛筆、窗花的原型剪紙、衣服上點綴的棒槌花邊、餐桌上的膠東花餑餑、敲響的膠東大鼓、舞起來的海陽大秧歌,都是營造春節氛圍所必不可少的非物質文化遺産。”韓國群山手工藝講師閔京元也分享了韓國春節習俗,“與中國春節相似,韓國春節也會有祭拜祖先的習俗,此外人們還會穿上傳統韓服、喝年糕湯、放風箏等。”
隨後,中韓雙方嘉賓分別展示了各自的文化作品和手工藝品:煙臺華藝絨繡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石岩的絨繡藝術品《公主貓》通過不同的針法模擬了貓毛的生長特徵,作品生動逼真,活靈活現;桌屏《煙臺山》更是層巒疊嶂、氣勢恢宏。 韓國群山綠色藝術實踐研究中心主任金德信展示的“塑膠花朵”則是將海洋垃圾進行廢物利用,通過色彩、造型的搭配,變廢為寶,做成精妙絕倫、栩栩如生的手工藝品。煙臺剪紙傳承人衛愛君更是現場創作“福”字剪紙,贏得陣陣掌聲。
“煙臺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悠久,遺存豐富。膠東文化、海洋文化和紅色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中碰撞交融,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産。”煙臺市文化館非遺保護部主任、煙臺市剪紙藝術協會會長曲建鵬介紹道,目前煙臺市共有國家級非遺項目15項,省級非遺項目68項,市級非遺項目228項,涵蓋民間文學、傳統戲劇、民俗等十大類。
金德信表示,與煙臺非遺傳人的線上文化交流,讓她感到非常的激動和興奮,“在中國老師的手裏,只用一把剪刀一張紙,一個針一條線,就能塑造出栩栩如生的形象,非常讓人不可思議。煙臺諸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就像是一顆顆璀璨的明珠,凝聚著煙臺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意義。”
活動現場,煙臺市剪紙藝術協會與韓國群山綠色藝術實踐研究中心簽定文化交流合作意向書,雙方約定,將發揮彼此力量通力合作,共同推進多樣的文化交流,為增進中韓兩國的友誼共同努力。
金箕炫表示,煙臺群山國際友城春節文化線上交流活動向韓國友人介紹了中國傳統春節的習俗和煙臺市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增加了韓國民眾對煙臺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作為煙臺群山友城媒體聯盟的成員單位,我們將在‘友城記’專欄對本次活動開展報道,助力煙臺優秀傳統文化在韓國收穫更多的‘粉絲’”。
本次活動由煙臺市委宣傳部、煙臺市文化和旅遊局、煙臺市文化館主辦,中國山東網承辦。(中國山東網記者 景立婷 攝影 陳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