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山東各類經營主體超1465萬戶 2023年新登記經營主體居全國第二位 企業佔比提高,經營主體結構不斷優化
2月4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2023年山東省經營主體發展情況。記者從發佈會上獲悉,截至2023年底,山東省實有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各類經營主體1465.9萬戶,居全國第二位,同比增長4.4%。2023年,全省新登記經營主體216萬戶,居全國第二位。
“經營主體作為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基礎不斷鞏固,為全省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提供了堅實保障。”山東省市場監管局一級巡視員賈峰介紹,截至2023年底,全省實有企業數量佔經營主體總量的31.8%,同比提高0.5個百分點;新登記企業佔比32.8%,同比提高1.7個百分點。企業佔比的提高,説明經營主體結構不斷優化。
山東省實有私營企業449.5萬戶,同比增長6.4%,增幅居各類型經營主體首位,比經營主體平均增幅高2個百分點。2023年,新登記私營企業70.1萬戶,同比增長3%,明顯好于新登記經營主體的平均增幅。新登記私營企業在新登記各類企業中佔比持續提高,達到98.8%,凸顯了民間資本在投資創業中的主力軍作用。2023年,山東省新登記個體工商戶144萬戶,與2019年基本持平,新增“個轉企”4.5萬戶,有力帶動了城鄉居民就業,促進了經營主體結構優化。
近年來,山東省聚焦優化營商環境,持續優化企業開辦,暢通企業退出渠道。企業開辦網辦率超過98%;率先實現紙質營業執照與電子營業執照“二碼合一”,電子營業執照應用次數達5000余萬次,居全國前列。在企業退出領域,深入推進簡易登出改革,公告時間由45天壓縮至20天,耗時減少一半以上,登出效率大幅提升;2023年起,山東省全面實施經營主體“代位登出”制度,助力1.14萬戶“僵屍”企業退出市場。
“我省印發實施《關於促進個體工商戶發展的意見》,從優化個體工商戶發展環境、強化要素支撐保障、促進個體工商戶提質轉企等方面制定了24條措施,為促進個體工商戶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政策支撐。”山東省市場監管局個體處處長李小齊介紹,山東按照商標、專利、納稅、社保等標準,完成了499萬戶個體工商戶“生存型、成長型、發展型”分型和4884戶“名特優新”分類,分別提出12條分型扶持措施和17條分類培育措施。金融扶持方面,開展“齊心魯力·助企惠商”金融支持民營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三年提升行動、“個體工商戶金融夥伴育苗行動”,精準推送優質個體工商戶65.1萬戶,提升金融支持個體工商戶發展的“靶向性”;發佈首批113款個體工商戶專屬融資産品和22款融資擔保産品,有效緩解了個體工商戶缺乏抵押擔保的難題。
下一步,山東省將持續深化改革,優化政策供給,進一步激發經營主體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聚焦財政獎補、特許經營、政企合作等熱點問題,持續開展妨礙統一大市場和公平競爭的政策措施清理;建立健全高效順暢的創造運用體系,出臺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方案,大力推動專利産業化;建設國家産業計量測試中心、國家産品質檢中心、技術標準創新中心等服務平臺,形成一批服務産業創新發展的重點性項目、標誌性成果。(大眾日報 記者 唐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