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新泰市跨村聯營串起共富新圖景
來源:大眾日報  |  2024-02-23 11:27:02

  原標題:鎮域協同 産業集聚 新泰跨村聯營串起共富新圖景

  “我們村一共流轉了2000畝土地,主要用來種植蘋果、山楂、黃金桃……尤其是黃金桃,平邑、蒙陰等地客商都來收,去年村集體收入突破50萬元。”談及産業聯營的好處,近日,山東泰安新泰宮裏鎮繩家峪村黨支部書記王文平笑容滿面。  

  丘陵地、窮山溝,曾是繩家峪村被打下的烙印。“7000多畝地,大部分都是丘陵,土地分散、零碎,光指望老百姓自己扒拉那一畝三分地,又能掙幾個錢?”回憶起多年前村裏窮得叮噹響,王文平皺著眉頭。  

  村民要吃飯、土地要盤活,小地塊難成氣候。那就集體流轉、聚零為整,這是繩家峪村的豐收秘訣。2023年,在宮裏鎮黨委的牽頭下,繩家峪村及大徐村、胡樹頂村三個村聯合成立“蘇南黨總支領辦合作社”,採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形式進行産業聯營,流轉土地7900畝,使“碎片化”資源實現大聚合。  

  有了資源,項目紛至遝來。近期,合作社成功與山東省綠豐園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達成合作,並確定了“山水之約·現代田園”現代農業發展項目。按照全域統籌、分片運作思路,將土地進行統一規劃,以企業投資、農戶免費承包、合作社管理分紅的形式運營。  

  “盤古村剛和我們簽了150畝土地流轉合同,跟北嶅陽村的合同正在商討中,不出意外的話,該村會有500多畝地流轉給我們合作社。”在汶南鎮洼子村,黨支部書記孫慶梅一邊跟管區書記張成坡整理合同,一邊介紹情況。  

  孫慶梅還有一個新身份——新泰市洼子村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因地塊零散、面積小,儘管村民辛苦勞作,但洼子村糧食産量和土地效益一直難以提高,為此,合作社將全村土地統一流轉,並整理成大塊田。同時整合4個村閒散土地2360畝,與山農種業公司合作進行“大田託管”,帶動村集體年均增收60余萬元、群眾戶均增收3000元。  

  近年來,新泰市打破村與村之間的地域界限和信息壁壘,推行集體經濟跨村聯營,推動村村抱團取暖,有效促進了鎮域協同、産業集聚、多方共贏,繪出共同富裕新圖景,聯出鄉村振興新活力。  

  為了支持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新泰市成立了新泰市農村綜合産權交易中心,出臺《新泰市農村綜合産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同時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行動,採取“土地統一流轉”“集中連片託管”“黨組織+合作社+農戶”等模式,實現了土地規模種植。  

  “村村抱團,聚焦産業興村、發展惠民,可以精準地找到村與村之間攜手共富的‘最大公約數’。由此破題,最終讓産業越來越火、村民越來越富、生活越來越美成為現實。”新泰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劉煥校表示,新泰市目前累計流轉土地48.8萬畝,已先後發展起糧食類專業合作社386家、家庭農場1212家,産業聯營的規模化成效顯著,也讓融合發展、共同富裕的新圖景在鄉村沃野上徐徐展開。(大眾日報記者 王洪濤 劉濤 通訊員 趙潔 趙曉宇)

編輯:郭富瑩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