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從煤炭向碳基材料領域變軌
來源:大眾日報  |  2024-05-27 11:05:08

  原標題:以碳材料研究院驅動科技成果轉化和聯合技術攻關,濟寧把科技成果加速應用到産業鏈上——從煤炭向碳基材料領域變軌

  小到手機、家電零件,大到輪船、飛機配件,新材料的身影可謂無處不在,而處於“金字塔”基上的碳基材料,則是品種多、應用廣、附加值高、綠色環保的“典型一族”。日前,位於濟寧高新區的碳材料中試基地正式完成交付,包括年産值16億元的碳纖維熱塑性複合材料生産製造項目、年産值11億元的柔性光伏支架産業化項目等在內的4個大項目搶先進駐,為濟寧新材料産業的發展翻開了全新的一頁。

  碳基材料企業“鏈條式”進駐濟寧碳材料中試基地,是為哪般?其實,只要往這些項目共同的招引方捋一捋,很快便能找到答案——是去年剛剛落戶濟寧的山東省先進碳材料工程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碳材料研究院”),從科技引領層面吸引來了這些産業鏈企業。

  濟寧是煤炭資源大市,曾經因煤炭而興,卻也因煤而陷入産業轉型的危局。時過境遷,決定向新質生産力要發展的濟寧並沒有輕易放棄這些“老朋友”,而選擇依託豐富的煤炭、石墨資源及相關産業基礎,嘗試向碳基材料這一新材料領域變軌。

  可要從挖煤燒炭、污染環境的“燒炭翁”華麗變身為節能環保、綠色低碳的“消碳翁”,新材料産業之路並不容易涉足。對此,濟寧市科技局將目光鎖定在了高端科研平臺的招引上,力邀山東大學材料學院高分子材料研究所所長朱波教授帶隊到濟寧共建碳材料研究院,並以配廠房、配實驗室、配政策等釋放出十足的誠意,最終促成了雙方的合作。

  新質生産力的培育,關鍵在於以科技創新推動産業創新和産業體系現代化。因此,碳材料研究院的建設並不只是在濟寧落地一個實驗室,取而代之的,採用了“1+1+N+(N+)”的戰略佈局和“補鏈、強鏈、延鏈、造鏈”的“四鏈推進”攻堅模式,即在校地共建研究院的基礎上,打造一支産業型高層次人才團隊、成立一隻碳材料産業基金、建設一個碳材料中試基地、搭建一個研發測試大型儀器設備共享平臺,以科技創新實打實撬動産業發展。

  從去年4月正式揭牌,到碳材料中試基地交付使用並完成首輪招商和部分項目的設備進場,再到一批聯合技術攻關緊鑼密鼓地推進……碳材料研究院釋放産業鏈勢能的效率,大大出乎了人們的預料。

  日前,碳材料研究院與蒂德精密機床合作的碳纖維降低礦物材料機床部件變形技術進入了關鍵的攻堅階段,該技術基於碳纖維增強技術,可有效解決現有機床立柱剛性不足問題,大幅提升設備的綜合性能和使用壽命,經濟效益十分顯著……像這樣的靶向技術攻關,碳材料研究院已經接下了十幾單。

  “為直接對接産業鏈需求、保障研究院活性,研究院註冊山東省惠魯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作為運營主體,採用了純市場化的運作模式。再加上濟寧國投、中國能建浙江火電公司等共同出資設立的10億元碳材料産業基金,技術轉化不僅有了真金白銀的支持,更可直接用於優質産業鏈項目投資。”濟寧市科技局科技合作科負責人蘇鵬表示,在以高端科技平臺為抓手、持續把科技成果加速應用到區域主導産業鏈的探索中,碳基材料撬動下的煤城蛻變只不過是一個縮影。

  截至目前,濟寧已擁有國家級創新平臺81家,省級創新平臺701家,依託平臺,濟寧企業與上海交通大學、中科院過程所等高校院所共建創新載體突破100家,累計引進專家600余人、取得成果700余項,為濟寧的新質生産力發展打下了紮實的産業鏈根基。(大眾日報 記者 孟一 高峰 通訊員 張夢迪)

編輯:郭富瑩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