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耕、澆水、播種、管護……在山東省菏澤市曹縣孫老家鎮關帝廟村一處高標準農田裏,機聲隆隆,水花四濺,村民們在搶抓農時播種玉米、大豆等秋作物,為已播種上的秋作物澆水施肥,抗旱保苗。
“這茬‘及時水’澆下去,過兩天玉米出苗會又齊又好,只要後期管護到位,玉米穩産不成問題。”關帝廟村村民李長生説。
在菏澤市曹縣孫老家鎮一處農田,噴灌設備正在作業。新華社記者 王陽 攝
正值“三夏”關鍵期,我國北方地區出現持續高溫和乾旱,對農業生産帶來不利影響。記者近日深入山東多個全國産糧大縣發現,農業用水在“開源”同時更加注重“節流”,越來越多新型智慧灌溉設備投入應用,服務抗旱保苗。
走進位於菏澤市鄆城縣郭屯鎮丁官屯村的農業智慧灌溉示範基地,一株株玉米苗長勢良好。種糧大戶盛學運介紹説,新安裝的“水肥一體化”智慧灌溉設備通過800多個可伸縮噴灌頭,覆蓋200畝農田,“只需操作農田邊的控制開關,便可以實現自動化施肥、打藥、噴灌”。
先進技術的應用有效提升灌溉效率。“在固定式噴灌系統的幫助下,不到3天的時間,2000多畝地就都澆了一遍水。”山東省濟寧市兗州區新兗鎮牛樓村小草房農場主趙新成告訴記者,他現在可以隨時隨地通過手機App遠程控制灌溉、施肥,省時省工還節水。
在濟寧市兗州區一處農田,指針式噴灌設備正在作業。新華社記者王陽 攝
為適應規模化經營和現代農業的發展需要,兗州區在全面實現管道節水灌溉的基礎上,探索升級版高效節水灌溉,已形成指針式噴灌、立桿式噴灌、卷盤行架式移動噴灌3種成熟的智慧“水肥一體化”高效節水灌溉模式,實現了精準灌溉、精準施肥,提高了水肥利用率和農田灌溉智慧化水準。
兗州區農業綜合開發服務中心副主任張秀川介紹,升級版智慧“水肥一體化”高效節水灌溉,相比“PVC管道+窄短畦”的灌溉模式,可實現節水50%、省工70%以上;相比土渠輸水、大水漫灌灌溉模式,可實現節水70%、省工90%以上。
灌溉設備提檔升級,取水設備也有“智慧范”。記者在兗州區農業部門的實時監控系統上看到,168個村的地下水位和3243眼農用機井運行情況一目了然,每一眼井是否能夠正常運行,開機時間、用電量、出水量等信息都能夠實時查看,為工程運行管護、用水計量、指導農業生産提供了真實詳細的基礎性數據,有效保障農田灌溉順利進行。
菏澤市鄆城縣郭屯鎮丁官屯村種糧大戶盛學運檢查智慧澆灌設備。新華社記者王陽 攝
為降低旱情損失,山東多地及時開展抗旱技術指導。曹縣農業農村局組織成立了6個技術指導小組,巡迴全縣26個鎮街田間定旱情、看墑情、查苗情,指導農民增墑、造墑。
“建議先播種玉米後澆‘蒙頭’水,要及早少量澆水,大水漫灌不利於作物‘一播全苗’……”每到一處農田,曹縣農業農村局技術員徐樹軍都對種植戶反復叮囑有關秋季作物種植管理的技術要點,發放“玉米大面積單産提升技術要點”“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技術要點”等宣傳資料,為農民種足管好秋糧提供技術指導。
面對不可控的天氣,不僅要算“用水賬”,還要算“節水賬”。據山東省農業農村廳介紹,山東將加強農業生産督導幫包,繼續組織省市縣鄉專家和技術人員進村入戶到田,開展技術指導服務,並充分發揮渠、井、站、塘等農田水利設施調節作用,利用噴灌、滴灌等技術,及時增墑補墑。(新華社記者 王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