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山亭區特色農業拓寬強村富民路
眼下,在棗莊市山亭區徐莊鎮皓志甘薯大健康食品項目加工車間裏,本地甘薯經挑選、蒸煮、發酵、烘乾等工序,被加工成一袋袋精緻的地瓜棗,年産值可達6000萬元,帶動周邊農民廣泛種植甘薯。
作為生態資源富集地區,山亭區優勢在生態,特色在農業。目前,全區火櫻桃、花椒、核桃、板栗等特色林果基地達55萬畝,雜糧基地20余萬畝。這裡光照充足、溫度適宜,地形多為山地丘陵,沙質土壤非常適宜甘薯種植,是全國地瓜棗主要産區之一。過去,由於甘薯品種更新跟不上、加工工藝落後、品牌知名度較低等,價格一直在低位運行。
為做大做強甘薯全産業鏈條,徐莊鎮藤花峪片區聯合黨委通過推廣濟薯、煙薯系列新品種,引進加工新技術,採用“公司+基地+農戶”運作模式和有機種植方式,擦亮“山亭地瓜棗”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這個“金名片”。
藤花峪村青年人才、哈工大碩士高安勤看到家鄉甘薯産業的快速崛起,便回鄉創辦了“伴山居”青創農場,將203塊碎田整理成103畝農田,主要種植銷售優質脫毒甘薯苗,年可培育哈密冰糖、澳洲紫白等新品薯苗200萬株,帶動周邊村600多戶村民年均增收2000余元。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水泉鎮棠棣峪片區聯合黨委通過盤活各村莊優勢資源,註冊“棠棣峪”火櫻桃商標,並通過了國家綠色食品認證,建設棠棣峪農村電商産業園,2023年實現網上交易額1.6億元;桑村鎮辛莊片區聯合黨委以領建村辛莊村的艾草産業為主導産業,整合馬廠村、柴林村、蔣溝村閒置土地資源,做強“艾草加工+産品銷售+直播帶貨+文化研學”産業鏈;北莊鎮半湖片區聯合黨委深度挖掘“洪門葡萄”品牌內涵,培育巨峰、夏黑、陽光玫瑰等40多個品種,建設葡萄採摘園300多處,帶動務後、北莊、三道峪等村種植葡萄1000多畝。
有了産業支撐,鄉村振興才有希望,農民增收才有奔頭。山亭區通過實施“跨村聯建”政策,整合區域優勢資源,搭建共富平臺,目前由片區聯合黨委帶動發展的産業項目已達到44個,成立共富公司14家、聯合社10個,培育致富帶頭人221名,為村民提供就業崗位860個,帶動聯建村集體增收435.3萬元。(大眾日報記者 張環澤 孟令洋 通訊員 宋偉 陳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