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文化“兩創”延續文化節熱度
來源:大眾日報  |  2024-10-14 09:46:46

  原標題:國慶假期煥新文旅呈現,24家景區累計接待遊客334.49萬人次 濟寧:文化“兩創”延續文化節熱度

  10月5日入夜,一彎白瑩瑩的峨眉月悄然爬上枝頭,在碧波微瀾的蓼河河面上留下一抹搖曳的倩影。這時,一艘挂著紅燈籠的畫舫踩著月影駛過,水中霎時衝出數米高的水幕,以現代化的聲光電技術為遊客近距離地呈現光影儒韻。光隨船動、古今交融的神奇一幕,引得無數遊客直呼,“這身上的雞皮疙瘩就沒消下去過!”

  試問,今年國慶山東濟寧最“出圈”的文旅體驗是哪個?相信很多遠道而來的遊客都會把手中的“票”投給蓼河夜遊項目。“一船入聖境,一河越千年”的穿越式體驗,不僅成功把孔子文化節的熱度“燒”到了國慶,更通過項目呈現形式持續升級,探索傳統文化創新闡釋的新領域。

  “在現代文旅中,‘沉浸式’‘體驗感’‘交互性’是繞不過的關鍵詞。為了強化船與景的互動,進而提升遊客的沉浸感,我們給所有畫舫都加裝了感測器,在北斗定位系統的助力下,實現了船與實景燈光的即時互動。”談到國慶期間的蓼河夜遊活動設計,曲阜燈火蓼河裏項目運營總監王健介紹,他們不僅把孔子文化節期間的定制內容完整保存了下來,更嘗試運用多種新技術提升遊客的船遊體驗。

  河道中以史為序、以橋為引、以船為媒,用光影講述聖城哺育聖人、聖人成就聖城的故事;河道兩岸則商賈雲集、歌舞昇平,連脫口秀都和傳統文化攜起了手,帶給遊客耳目一新的感覺。

  “當我換上漢服行走在蓼河兩岸,真是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移步換景間,週遭一會兒有國樂演奏、一會兒是甲胄表演;我們還可以提起毛筆同繪《千里江山圖》,捏起魯班鎖破解‘千年謎題’……周圍的工作人員就像是古風角色扮演遊戲裏的NPC(non-player character),帶著我們玩、引著我們思考,這種‘別Young’的文旅體驗非常好!”來自江西南昌的遊客李佳佳直言,當自己沉浸式地享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巨大魅力時,對文化內涵的探究欲便自然而然地萌發出來。

  尼山聖境,“蘭亭雅集國樂秀”“有朋音樂季”輪番上演,古樂新奏,瞬間把假日氛圍感拉滿;南陽古鎮,“漢服遊島”串聯起非遺體驗、狀元巡遊等傳統文化活動,文化味與漁家情碰撞出別樣火花;水泊梁山景區推出國慶版《好漢迎賓》實景演出,遊客們一一化身梁山好漢,迅速融入進了快意豪情的水滸世界……今年國慶,文化“兩創”正賦予濟寧文旅多種多樣的新式呈現,使傳統文化變得更具親和力、更加年輕態,也更具深層次吸引力。

  “現在,每年約有30萬人專程奔著濟寧豐富的碑刻資源而來,這些訪碑客群更加注重文化的考據和研究,而且一待就是三五天。這説明,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國人在喜歡上咱們自己的民族文化後,開始嘗試著進行文化細分領域的自主探究。”談起“兩創”加持下、文化旅遊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帶來的新機遇,濟寧市任城區漢文化博物館館長高成豐直言,不論是越來越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孔子文化節,還是越來越受年輕人追捧的濟寧文旅項目,都如一把興趣導向下鑄造出的“金鑰匙”,打開了青年一代重拾文化自知和文化自信的“門”。

  按照文化“兩創”的思路,今年國慶長假,借助孔子文化節的“東風”,濟寧在積極發展“首發經濟”“盛事經濟”“夜遊經濟”、持續豐富文旅供給的同時,更加注重長遠效應、活化文化呈現,精心策劃開展了25項與時代需求相契合的文旅活動,實現了縣縣有活動、縣縣有特色。

  今年10月1日至7日,濟寧24家旅遊監測重點景區累計接待遊客334.49萬人次,較2023年同期相比增長18.52%。(大眾日報記者 孟一 通訊員 高震)

編輯:郭富瑩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