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出發 向“新”而行】泰安新泰市:數智化賦能千行百業 激活製造業轉型升級新動力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4-12-05 17:14:25

  在位於泰安新泰市的山東潤通齒輪集團有限公司2號生産車間內,自動化機械手臂靈巧揮舞,精準高效地執行著生産指令,産線上變速箱齒輪、差速器殼等産品陸續下線。

  在一條由四台機器組成的半軸齒輪自動化生産線旁,只有一名工人在忙碌。“放在以前,這條線至少需要七八個人。”公司辦公室主管李霞説,通過數智化改造,高科技設備已成功取代部分傳統的人力操作,成為生産線上的“得力幹將”。該車間共有35條智慧化生産線,100名工人每天能生産4萬餘件産品,要在以前,完成同樣的工作至少需要500人。

  技術改造是激發企業旺盛生命力的關鍵密碼。在新泰,技改不僅為企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也為整個産業的轉型升級注入了強大動力。通過技改擴規和轉型升級,企業産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新質生産力正在蓬勃興起。

【從“新”出發 向“新”而行】泰安新泰市:數智化賦能千行百業 激活製造業轉型升級新動力

山東潤通齒輪集團有限公司的工人在對齒輪進行測量 攝影 司剛

  主動求變探尋發展新空間

  潤通齒輪的數智化改造,讓企業生産的減速齒輪齒向精度由原來的六級提高到四級。“從上端到下端,平行誤差不超過0.7微米,按照國標來説就是四級精度,我們現在已經達到0.1微米,屬於航空齒輪級別,實現行業領先。”姜勇介紹,這一改變,為企業成功打開了新能源汽車市場。

  現在,企業生産的純電動商用車齒輪已經批量生産,成為中國重汽、廣西方盛、蘇州綠控等國內新能源商用車巨頭的戰略供應商,企業每年從新能源商用車領域創收5000多萬元。今年,潤通齒輪正向“單項冠軍”發起衝刺。上半年,企業實現銷售收入7.6億元,同比增長17.1%。  

  數智化改造煥發蓬勃活力

  “以前我們生産中高密度纖維板,要將原材料變成粉末狀,再使用膠進行粘合。新的生産線則是將原材料切成片狀粘合,用膠量比原來減少60%多,更加綠色環保。”山東新博木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凱介紹説。

  得益於泰安市實施新型工業化強市戰略,新博木業與12家行業頂尖設備製造商聯合研發創新,産品控制精度達到0.01mm。

  “0.01mm相當於頭髮絲的1/6。”王凱説道,現在的國際標準是0.1mm,但在衛星發射領域,客戶要求的板材精度是0.01mm。為了研發板材精度,公司與亞連線械有限公司和蘇福馬集團進行合作,在日照上了一條年産22萬立方米的生産線,經過5年的不懈努力,日照生産線達到了0.02mm的産品精度,但還未滿足客戶需求。2023年,新泰公司新上年産60萬立方米生産線並在2024線4月份成功研發出精度在0.01mm的板材。“我們的生産流程和工藝實現了自動化、智慧化,和傳統企業相比,生産效率提高了60%,生産成本降低40%。”王凱説道。

  科技創新厚植新質生産力

  看得見的好處讓企業更加堅定轉型的決心。山東博宇重工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作為國內知名的壓力容器及環保換熱設備生産企業,多年來一直專注于環保換熱設備的研發、製造和安裝。“我們的二期廠房可生産大氣環保治理設備1000套,年産3萬噸左右。”山東博宇重工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強強説道,公司一期智慧化水準比較低,二期公司應用智慧化設備和智慧化軟體實現智慧工廠,與此同時,公司與山東省科學院鐳射所合作研發螺旋板換熱器智慧生産線。“目前生産一台螺旋板換熱器需要15天,二期投産完成技改之後,只需要6小時。”張強強在提及這一變化時,臉上難掩激動之情。這樣的效率提升不僅大大縮短産品交付週期,還能有效降低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

【從“新”出發 向“新”而行】泰安新泰市:數智化賦能千行百業 激活製造業轉型升級新動力

博宇重工質檢人員測量壓力容器尺寸 攝影 司剛

  作為創新型中小企業,博宇重工一直以來都十分重視企業技術研發投入。2022年公司研發投入為1084萬元,而到了2023年,這一數字飆升至4235萬元,研發投入佔比達10%。“公司計劃2024年産值達到8億元,2026年産值達到30億元,2028年産值達到50億元。”張強強説。(文 崔東旭 黃國梁)

編輯:郭富瑩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