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齊魯人才網依託2024年秋招季的廣泛數據調研、深度分析及實地探訪,發佈了《山東校園招聘報告(秋招)》(以下稱《報告》),其中一組數據顯示,東營以13.58%佔比在畢業生首選就業城市中緊隨濟南、青島,榮登第三位,表現搶眼。
東營緣何可以在山東一眾“兄弟城市”中躋身山東校招畢業生首選城市前三名?正如《報告》中所描述的畢業生在選擇就業城市時“偏好于前往具備優勢産業、能夠提供豐富職業發展機會的地區”一樣,東營近年來不僅構建了以石油化工、橡膠輪胎、石油裝備等與石油相輔相成的市域工業體系,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高端裝備等優勢高新技術産業也聚“鏈”成勢,成為東營的優選項。良好的産業環境及引才政策,讓優秀學子擇棲東營成為一種共識。
去年以來,東營堅持穩中求進,超前謀劃、精準施策,高標準承接落實國家一攬子增量政策,清單化推進落實省三批政策清單,持續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強力穩住經濟大盤,鞏固經濟發展向上向好態勢,為加快高品質發展贏得了主動。不僅如此,全市牢牢牽住項目建設“牛鼻子”,持續掀起項目建設熱潮,總投資7660億元的774個省市縣重點項目加快推進,其中過100億元項目16個、過200億元項目6個,新發展增量呼之欲出。2024年前三季度,全市生産總值同比增長6.5%;1至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5%,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6.8%,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持續位居全省前列,為山東“走在前、挑大梁”作出了有力貢獻。
隨著一個個大項目、好項目的建成投産,相關産業的用人需求也被充分釋放。聚焦黃河三角洲人才集聚節點建設,東營則深入開展標誌性産業鏈人才引育機制創新,努力塑造區域人才競爭優勢,為吸引相關人才做足了“功課”,為高水準現代化強市提供了堅實的人才支撐。
為全力服務保障企業人才用工,吸引更多高校學子就業創業,東凱人才發展集團還與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組織人事部共同組織區內多家重點企業,奔赴西安、青島、濟南、淄博等城市,開展“智匯東營·才聚經開”名校行活動,取得豐碩引才成果。“在濟南大學校園招聘會現場我們就收到了36份簡歷,並順利招到了心儀的高分子材料專業研發人員,為公司發展解決了人才缺口。”談及“智匯東營·才聚經開”名校行活動,東營欣邦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人事專員崔振昊很是滿意。
聚焦産業高品質發展,東營著力拓寬引才渠道、優化引才方式、提升引才精準成效,赴大學生青年人才集聚度較高的城市開展“名校人才直通車”“黃河入海·才聚東營”招才引智高校行等活動100余場,全市共引進全市共引進海外留學人才人146人、博士152人、碩士2186人、大學生31511人,青年人才凈流入態勢持續鞏固。東營還緊扣轄區重點産業,與學科佈局高度契合我市産業方向的中國地質大學、中國礦業大學等12所市外高校簽訂大學生實習實訓合作協議,深入開展就業見習(實習實訓)“揚帆”行動,開發就業見習崗位3640個。
聚焦全市“十強産業”,東營深入實施“千名英才”三年行動計劃、“百博千碩”擴增行動等高層次青年人才集聚行動計劃,舉辦名校師生山東城市行暨“産教融合”博士研究生實踐團等活動,構建産才精準有效對接。此外,東營積極打造全要素、全週期、全方位支持保障體系,著力營造尊才重用、近悅遠來的人才生態,增強城市人才吸引力,推動各類優秀人才匯聚。全市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效果導向,統籌優化調整“人才金政40條”有關條目,強化政策激勵,促進人才更好成長。值得一提的是,全市積極提升“無感型東營市人才服務在線”系統服務功能,發放兩批次2萬餘名大學生人才生活補貼達2.06億元、421名大學生購房補貼超4100萬元。(大眾新聞記者 楊珂 李廣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