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市郯城縣:産業引領挺起農業現代化“脊梁”
來源:瑯琊新聞網  |  2025-02-17 10:42:54

  瑯琊新聞網訊  近期,廟山現代農業體驗園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這個總投資21億元的EOD項目,集農業生産、現代科技、觀光體驗等功能于一體,成為郯城縣打造的“四化融合”樣板。

  新年新作為,郯城縣強化産業引領,著力加快“四化融合”,激活鎮域經濟,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挺起農業現代化“脊梁”。

  夯實農業基礎,守牢糧食安全底線

  近日,李莊鎮高標準農田區域,農技人員正在檢修水利設施,確保灌區水利設備安全運轉。

  據縣農業農村局農田建設管理室徐震震介紹,今年,郯城縣將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5萬畝,確保全年糧食播種面積141萬畝以上、總産72萬噸以上。實施5萬畝玉米單産提升工程,確保畝産增收10%以上。

  好農田裏要播好種子。郯城縣進一步加快推進種業振興,深入實施小麥育種創新能力提升、山東地方優質水稻新品種培育等重點項目,聯合南方科技大學研發抗除草劑、抗倒伏、高産優質小麥品種,力爭2個農作物新品種通過國家或省審定,努力爭創國家級小麥制種大縣、國家級種業産業園。

  無特色,不基地。郯城縣不斷做強農業特色品牌,健全基地品牌建設獎補機制,重點運營好郯城大米、郯城草莓、紅花香苣、蒲汪葡萄等地標産品,新認證臨沂小豆娃、玉帶食品、沁園春米業、泉源礦泉水等“三品一標”農産品6個,努力實現名特優新農産品“零”的突破。

  種子下了地,服務要跟上。郯城縣不斷改善水利基礎設施。謀劃儲備河道治理、中型灌區節水改造、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等水利項目11個,確保李莊、清泉寺、馬頭三大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投入使用。

  發展農業産業,拉緊農業産業鏈條

  新年伊始,郯城縣著力加快農業産業化佈局,新增培育市級農業産業化重點龍頭企業10家,力爭農業食品産業産值突破150億元。謀劃五得利麵粉三期工程,建設高端掛麵生産線,打造百億級農業龍頭企業。依託姜湖貢米生産基地,實施稻漁綜合種養、程殼餐具等項目,逐步構建從種子、種植、深加工到稻殼循環利用的全産業鏈條。

  聚焦畜牧産業發展,開展設施畜牧現代提升行動,培壯鏈條産業。創建市級以上畜禽養殖標準化示範場3家。鼓勵牧原養殖擴産增容,力爭全年生豬出欄量穩定在55萬頭以上。加快肉雞産業發展,建成羽盛種雞、羽翔養殖、鎮城養殖等項目,肉雞年出欄量突破1億羽。補全牛羊産業短板,確保金麥原肉牛養殖、瀚農肉羊交易市場、溝上肉牛屠宰場等項目儘快投入使用。

  漁業産業,走農文旅融合之路拉緊鏈條。改造提升縣水産良種培育中心、老丁漁業,打造集休閒垂釣、娛樂觀光、科普教育、漁業生産于一體的漁業示範園區。發揮漁業協會作用,建立健全“育繁推”體系,叫響“恒平白斑狗魚”“陸宇銀鱈魚”等特色品牌,持續走在山東省淡水漁業前列。

  銀杏産業,以精深加工項目拉長鏈條。高標準建設銀杏採葉圃5000畝,加快落地臨沂銀杉銀杏、南京喬康銀杏等産業項目,積極開發醫藥類、保健食品類等高附加值産品,推動銀杏産業“全鏈”發展;瞄準中高端市場需求,改良銀杏樹形、栽培嫁接盆景,拓展銀杏苗木産業賽道。

  加快城鄉融合,激發鄉村共富活力

  貫通農業産業化、數字化路徑,是加快城鄉融合的重要步驟。郯城縣穩步推進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先後建設紅花農貿批發市場、高峰頭智慧農業大數據平臺等4大類20個重點項目。同時,加快推進李莊、馬頭等重點鎮建設,力爭李莊鎮進入全國千強鎮。

  在城鄉融合進程中,郯城縣加快實施“百千工程”,圓滿完成9個示範村、90個整治村建設任務,建成4個省級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注重精細化管理,持續深化國省道等重點區域環境整治,確保順利通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驗收。

  作為城鄉融合的“大動脈”,公路、物流必須暢通無阻。郯城縣推動“四好農村路”提質增效,啟動沂河右岸堤防路項目,新改建農村公路35公里,改造危橋2座。加快縣鄉村三級物流網絡節點建設,促進城鄉客貨郵融合發展,確保通過全國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試點縣驗收。

  城鄉融合激活力,共同富裕啟新篇,村集體經濟分類提升行動在郯城開展得如火如荼,重點扶持培育50家創富工坊、10家強村公司,確保自然村村集體年收入超過5萬元。鼓勵發展手工作坊、非遺工坊等特色手工業,休閒農莊、採摘體驗等庭院旅遊業,有效增加群眾收入。(臨沂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王聖宇 通訊員 劉漢章 姜翠翠 王永菲)

編輯:郭富瑩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