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由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主辦、山東師範大學承辦、濟南國際傳播中心支持的“漢語橋”2025年韓國又石大學孔子學院冬令營團組“泉”文化體驗系列活動在濟南舉辦。來自韓國又石大學孔子學院的青年學子們沿著泉水脈絡,開啟了一場穿越千年的文化對話。
在趵突泉景區,三股碧泉的奔騰之勢令營員們驚嘆不已。來自首爾等地的韓國學生舉著自拍桿記錄這“天下第一泉”的靈動,她驚喜地發現泉池中的錦鯉竟與亭臺倒影構成水墨意境。當走進漱玉泉畔的李清照紀念堂,飛花令互動遊戲讓古典詩詞煥發新生,營員們用尚顯生澀的漢語吟誦“知否知否”,在平仄韻律中感受宋詞之美。
移步泉城廣場,文化體驗從靜觀轉為互動。韓國青年們接過市民遞來的彩綢,在廣場舞隊伍中踏出歡快節奏;初試龍頭時略顯笨拙的舞龍動作,在濟南大叔手把手指導下漸入佳境。這種打破年齡與國界的文化共舞,讓傳統民俗煥發出跨越時空的生命力。
雖然未逢“四面荷花三面柳”的盛景,大明湖畔的“研學課堂”卻別有洞天。超然樓飛檐下的鬥拱結構解析,湖畔石碑鐫刻的歷代詩文,輔以專業教師的情景式講解,令營員們透過冬日疏枝,遙想稼軒筆下“山色濛濛橫畫軸”的意境。來自釜山的樸宰煥注意到,湖心島亭臺匾額竟暗合陰陽五行,這種建築智慧讓他對中國傳統文化有了新的認知。
“這次旅程像打開了一本立體的文化辭典。”韓國學生金欣春感慨道。山東師範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相關負責老師表示,未來將設計更多體驗式課程,讓語言學習從課本走向生活場景,通過建立常態化交流機制,使文化互鑒成為滋養兩國青年成長的活水源泉。
這場以泉為媒的文化之旅,不僅為韓國學生搭建了一個深入了解濟南、親身體驗其魅力的平臺,而且構築起中韓兩國文化交流的堅實橋梁,為同學們後續的學術與文化交流鋪設了穩固的基礎。展望未來,山東師範大學國際教育學院也將致力於為國際學子提供更加豐富多彩、多元融合的學習經歷,進一步推動中韓兩國國際交流,為共同書寫兩國文化交流合作新篇章貢獻自己的力量。(濟南國際傳播中心記者 劉曉涵 通訊員 張諾 袁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