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濟南地鐵試點應用鋼軌探傷智慧分析診斷系統。這項融合AI視覺技術與大數據分析的創新應用,如同為地鐵軌道配備了全天候“專科醫生”,使鋼軌檢測實現從“人眼識別”到“智慧診斷”的跨越式升級。
傳統探傷作業需要技術人員推著超聲波探傷儀掃描鋼軌,返回工作室後逐幀回放大量波形數據,人工判斷傷損位置和類型,單次分析工作耗時長達數小時,猶如在數公里鋼軌上“大海撈針”,極易引發疲勞錯判漏判。而新投入的智慧分析診斷系統有多項技術突破,其視頻智慧識別實現每秒數十米探傷數據的解析速度;構建包含十大類數千組典型傷損的數據庫,使異常波形檢出率提升至95%;可自動生成“體檢報告”,並同步推送維修方案。在近期夜間檢測中,該系統僅用10分鐘便完成40余處異常波形的精準定位與分類,效率較人工提升10倍。
“這套系統相當於給軌道做CT檢查。”相關技術負責人介紹,鋼軌探傷智慧分析診斷系統通過AI助力,能夠實時捕捉波形數據的細微異常,同時結合歷史數據進行深度學習,實現鋼軌健康狀態的智慧評估。
在智慧城軌建設背景下,濟南地鐵正著力探索“智慧檢測+預防性維護”的創新模式,構建更加科學的軌道健康管理體系。下一步,濟南地鐵將持續深化AI技術探索與應用,推進地鐵運維精細化、出行服務智慧化,保障列車安全平穩運行,讓市民乘客盡享便捷高效的出行體驗。(濟南日報·愛濟南記者 戴升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