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山東頻道消息(記者 郭富瑩):5月8日,由東營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和國際在線山東頻道共同舉辦的“Hi,Shandong—機遇中國 慢遊東營”海外媒體東營行活動走進東營市河口區義和鎮,外媒記者們實地探訪數智藍莓“産業+研學”共富鄉村項目,探尋從“小藍莓”到“全産業鏈”帶動鄉村共富背後的故事。
義和鎮藍莓大棚內景 攝影 郭富瑩
近年來,河口區義和鎮深化黨建引領農村“三變”改革,整合下派幫扶、社會投資等3.7億元,打造高效智慧藍莓全産業鏈,推動組織聯強、資源聯合、産業聯興。
外媒記者們實地探訪數智藍莓“産業+研學”共富鄉村項目 攝影 郭富瑩
2024年,義和鎮與佳沃集團達成合作,成立東營和莓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對31棟高溫大棚進行了改造提升,通過“互聯網+”智慧系統,採用基質栽培、水體凈化、智慧控制、水肥一體等技術,栽植藍莓4萬餘株,並全面克服當地鹽鹼地土壤、水源條件的束縛。
一串串圓潤飽滿的藍莓挂滿枝頭 攝影 郭富瑩
走進義和鎮的藍莓大棚,一串串圓潤飽滿的藍莓挂滿枝頭,當下正是藍莓的採摘期。“目前主要種植了F6、L25、L11等新品種藍莓4.3萬株,産量達每天1000斤,時産時銷,全部都能銷售完畢。”東營和莓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工作人員介紹説。
為了有效破解藍莓鮮果銷售週期短的難題,義和鎮還將計劃建設冷庫一座,利用凍幹技術延長産品保質期,並實施果酒、果脯等農副産品開發及深加工,提升産品附加值,形成“種植—加工—銷售”的全鏈條閉環。
外媒記者們走進藍莓大棚採摘品嘗藍莓 攝影 郭富瑩
義和鎮的藍莓種植與銷售也同步帶動了周圍村莊群眾的就業增收。義和鎮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集體經濟組織”模式,帶動群眾參與藍莓産業發展,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從事藍莓種植、管理及採摘工作,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就業。目前,藍莓産業增加就業崗位超過80個,人均月收入4000元左右。
作為數智藍莓“産業+研學”共富鄉村項目中的重要一環,鹽鹼地農耕文化三産融合研學館也已在義和鎮現代農業設施産業園區落地建成。這座由玻璃溫室大棚改建的研學館,是集研學旅行、社會實踐與多領域研學産品開發的一站式研學成長實踐平臺,不僅提供了果蔬採摘、農耕體驗等傳統農業活動,還融入了科普教育和智慧化技術,成為當地青少年兒童研學旅行的理想場所。
外媒記者們在藍莓大棚合影 攝影 郭富瑩
義和鎮黨委委員、副鎮長茍炳祥在接受採訪表示,未來,義和鎮將依託藍莓産業發展和銷售網絡的逐步完善,打造“義和莊”特色農産品品牌,引入知名電商團隊,充分發揮輻射效應,助力梁家蘋果、七頃葡萄、五一黃金桃、薄家冬棗等現有低效果園實現改造升級,推動種植結構優化調整,實現種植技術、産品品質和産品附加值大幅提升,推動林果業煥發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