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東省淄博市以林權制度改革為突破口,通過明晰産權、創新金融支持、優化經營模式,將林業資源轉化為經濟優勢,走出了一條生態保護與産業發展雙贏的新路徑。
在淄博市沂源縣魯村鎮龍子峪村酥梨園,工作人員在進行夏季管護。幾年前這裡還是一座荒山,2022年,沂源桃花島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流轉了這片山地,改造為酥梨園。2024年,企業想擴大種植規模,卻遇到資金難題,一籌莫展時,林權融資政策給了他們解決方案。
作為魯中的一道生態屏障,山東省沂源縣擁有林地面積81萬畝。為破解“資源富、變現難”的困局,沂源縣在林權融資領域積極探索,針對流轉期限5年以上的林地,規範經營權登記發證流程,推動抵押貸款業務開展,實現林業資源有效利用和增值。
博山區池上鎮中郝峪村創新實施“公司運作+單體承包+村民入股”模式,將森林資源轉化為致富資本。該村將2400畝林地等資産折股量化,成立淄博博山幽幽谷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統一運營森林康養、鄉村旅遊等項目。
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中郝峪村黨支部書記趙東強介紹,“按照村集體佔股15%、113戶村民佔股85%的分配比例,對全村資産進行股份制改造。所有村集體收入由股份制公司統一支配,全村實施公司化運營,統籌優化整合全村資源。”他説。
2024年,中郝峪村接待遊客31萬餘人次,綜合性收入突破4200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從2003年的不足2000元躍升至6萬元。(作者:朱曉光、孫曉、李俊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