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年來,泰山伴隨山川崇拜、封禪祭祀、民間信仰,逐漸形成了大氣磅薄、底蘊深厚、內涵豐富的泰山文化。作為齊魯文化的交匯之地、中華文化的重要坐標,泰山已然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5月28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指導,中國互聯網基金會支持、山東省委網信辦主辦,齊魯網、閃電新聞承辦的“‘評’青春故事 ‘讚’奮進中國”網絡媒體行活動走進位於泰安市的泰山學研究基地,一探“泰山學”的究竟。
由泰山學院設立的泰山學研究基地,匯聚眾家之長,拓展多元視角,廣開闔作之路,深入挖掘泰山這座自然與人文的富礦,推動創建“泰山學”。“泰山學”的創建旨在讓關於泰山的學術研究更深入透徹、科學嚴謹,讓泰山這一世界級的文化符號更為豐滿,更具有時代氣息。
媒體記者參觀泰山學研究基地 攝影 宋雯琪
“泰山學”涵蓋了泰山自然、泰山歷史文化、泰山精神等分支學科。同時,它也與哲學、經濟學、歷史學、文學、理學等多個學科交叉融合。
近年來,“泰山學”的提法越來越得到學術界的認可,被看作是一門以泰山的自然與歷史文化為核心研究對象,融合多學科理論與方法的交叉學科。2021年,“交叉學科”正式成為我國第14個學科門類,“泰山學”的學科建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泰山學”學科的建設,不僅能促進泰山文化與自然遺産的保護、傳承和利用,加速推動泰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是豐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彰顯泰山作為中華民族地理標誌地位的重要舉措。
泰山學院泰山研究院院長、教授張琰在採訪中表示:“泰山不僅是一座山,更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是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泰山學的挖掘、研究與闡釋將為泰安文旅高品質發展提供學術支撐,將泰山的神聖性轉化為體驗性,實現由觀光打卡到精神共鳴的升級,使泰山成為中華文化對外展示的重要窗口。”(文 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