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0日8時32分,隨著75052次中歐班列從青島膠州站開出,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歷年累計開行突破11萬列中歐班列,發送貨值超4500億美元,保持安全穩定暢通運行。
通道網絡逐步完善,中歐班列服務範圍基本覆蓋亞歐全境。
在國內,中歐班列構建了西、中、東三條通道,有針對性地吸引不同方向貨源。在境外,中歐班列形成了北、中、南三線並行的局面。目前,中國境內已有128個城市開通了中歐班列,通達歐洲26個國家229個城市以及11個亞洲國家超過100個城市。目前,阿拉山口、霍爾果斯、二連浩特、滿洲裏、綏芬河、同江北六大口岸單日交接車能力達到184列,為中歐班列擴大開行提供了有力支撐。
第11萬列中班列始發 供圖 國鐵濟南局
海鐵聯運方面,中歐班列在西方拓展了經波羅的海、裏海、黑海的國際海鐵聯運新徑路,在東方實現了與西部陸海新通道、長江黃金水道、沿海港口無縫銜接,構建了聯通東亞、東南亞與歐洲的海鐵聯運新通道,以大連、天津、青島、連雲港等沿海港口為起點的圖定中歐班列線路已達28條;公鐵聯運方面,相繼開行中吉烏等公鐵聯運班列,有效緩解了阿拉山口、霍爾果斯等鐵路口岸的通行壓力。
運輸組織持續優化,中歐班列運輸能力和效率不斷提升。
中歐班列運輸模式實現創新發展,根據中歐班列境內外運輸組織特點,將時速120公里中歐班列最大編組輛數和牽引品質分別提高到55輛、3000噸。中歐班列通關便利化水準不斷提高,投用95306“數字口岸”系統,口岸站根據國內外發車信息,提前辦理海關手續,大幅提升口岸通關效率。中歐班列貨源組織更加高效,在國內分區域形成了14個中歐班列集結中心,加快形成“干支結合、樞紐集散”的高效集疏運體系,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現代物流樞紐,目前通過集結中心開行的中歐班列數量佔全國的88%。
服務能力提質升級,中歐班列整體競爭力不斷增強。
創新開行了境內外全程時刻表中歐班列,目前每週穩定開行17列,全程運行時間較普通班列平均壓縮30%以上,平均每櫃貨值較普通中歐班列提升41%。貨物品類日益豐富,中歐班列運送的貨物品類已經拓展到53個門類、5萬多種商品,汽車汽配、機械設備、電子電氣等高附加值貨物已成為中歐班列出口的主要貨源,2024年這三類貨源佔比已超過60%。成立中歐班列客服中心,上線中歐班列門戶網站,構建需求提報、合同簽訂、提箱還箱、報關報檢等“一站式”綜合服務平臺,為全球客戶提供全程保險、貨物信息追蹤、電子施封鎖、物聯網集裝箱等特色服務。
輻射效應日益凸顯,中歐班列為沿線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能。
中歐班列貫穿東西、聯通內外,為亞歐內陸地區開闢了開放新通道,推動了沿線國家和地區更好融入開放型世界經濟,優化了區域開放格局。中歐班列為沿線國家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貿易條件,中國的消費類電子産品、家電、日用小商品等 “中國製造”,以更快速度、更優價格到達歐洲,西班牙紅酒、荷蘭奶酪、波蘭蘋果、泰國榴蓮、老撾香蕉等亞洲、歐洲國家的特色産品走進了中國百姓的日常生活,為亞歐國家貿易往來開闢廣闊的市場空間。中歐班列的快速發展,帶動了産業、貿易、投資等領域的繁榮,沿線鐵路、貨代企業、物流企業等參與主體,獲得了更多更穩定的收益,沿線國家人民獲得了更多的工作崗位和收入來源,促進了沿線民生改善。中歐班列為中歐間文化傳播和交融帶來了更多機遇,陶瓷、茶葉、文藝演出道具、文化展品等富有中國元素的商品搭乘中歐班列走出國門,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深化了沿線國家文化交流。(文 郭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