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形成多門類發展格局,連續4年收入突破千億元 煙臺:千億級生物醫藥産業這樣煉成
俯瞰煙臺藍色藥谷·生命島園區,3.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玉水河如一條絲帶穿行而過,一棟棟現代化標準廠房有序排布,一條條黑色瀝青區間路延伸貫通,形成既有對比又和諧統一的園區環境。
“在一系列先行先試經驗的加持下,僅用一年半時間,園區86棟單體、90萬平方米建築全部封頂,實現了當年拿地、當年開工、當年竣工、當年投産。”煙臺生物醫藥健康産業發展集團綜合部副總經理李菁菁介紹。目前,園區已落地註冊企業103家,簽約項目46個,形成細胞與再生醫學、醫用同位素與放射性藥物兩大主導産業,預計園區滿員滿産後將實現産值260億元、利稅48億元。
藍色藥谷·生命島園區的快速崛起,是煙臺生物醫藥産業集聚發展、異軍突起的生動縮影。記者從煙臺市市場監管局獲悉,生物醫藥産業作為煙臺市重點發展的優勢産業,現已形成涵蓋生物藥、化學藥、現代中藥、醫療器械等多門類發展格局,入選全國首批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山東省首批“十強”産業“雁陣型”集群庫,連續4年産業全業態主營業務收入突破千億元。
在生物醫藥産業這條競爭激烈的賽道上,煙臺何以高歌猛進?千億級體量的生物醫藥産業又是如何煉成的?
記者在採訪中獲悉,煙臺生物醫藥産業快速發展的背後,最核心的關鍵詞是“鏈長制”。從2021年起,煙臺聚焦石化及化工新材料、生物醫藥、清潔能源等16條重點産業鏈,謀劃出臺了“鏈長制”,由煙臺市委書記、市長擔任總鏈長,每個重點産業鏈確定1名市級領導擔任鏈長,以“鏈式發展”實現建鏈、延鏈、補鏈、強鏈。其中,生物醫藥是煙臺實施“鏈長制”的“打樣”産業,由市長挂帥擔任首任鏈長,實行“一鏈長、一佈局、一鏈辦、一基金、一聯盟、一平臺”工作機制,建鏈成群,打造生態。
在“鏈長制”帶動下,煙臺生物醫藥産業跑出加速度。煙臺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醫藥産業科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煙臺生物醫藥與健康産業現有重點企業274家,其中規上企業146家,不僅擁有榮昌生物、綠葉制藥、石藥百克等頭部企業,也聚集著正海生物、宏遠氧業等一批國內單項冠軍和獨角獸公司。
對於生物醫藥産業而言,創新才有生命力,創新才能贏市場。眼下,煙臺生物醫藥産業聚集了一大批具有競爭力的創新要素:一隻重點母基金資本、4大配套支撐、26個産業園區、百個科創平臺和千位專業高端人才,豐富的要素資源對生物醫藥産業的創新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
煙臺市還成立了生物醫藥産業創新發展雲平臺,打造産業決策和産業服務的專業數智平臺;積極推進中科環渤海(煙臺)藥物高等研究院建設,打造國家級新藥研發與成果轉化重大科創平臺;綠葉制藥、榮昌生物、石藥百克、東誠藥業等一批科創型生物醫藥企業,讓當地生物醫藥産業科技創新的“濃度”越來越高。
“我們將持續提升生物醫藥産業發展後勁,大膽創新實踐,叫響‘創新好藥、煙臺製造’品牌,共築‘國際生命科學城’。”煙臺市生物醫藥産業鏈辦公室負責人譚克良表示。 (大眾日報記者 楊秀萍 通訊員 孫洪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