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省東營市廣饒縣依託“三作三收”新模式種植的冬小麥迎來豐收。6月16日,廣饒縣三作三收測産組走進李鵲鎮種糧大戶劉廷義的500畝試驗田進行實打測産,最終産量再創佳績。
此次,測産組共對6.59畝“三作三收”模式下的冬小麥進行嚴格測産,共收穫小麥8050斤。經專業檢測,小麥水分達16%,雜質0.5%,經科學折合,實打畝産為1173.53斤。
“三作三收”是對傳統“冬小麥-夏玉米”輪作種植方式的革新。該模式指在同一塊土地上,一年內種植“冬小麥-春玉米-夏玉米”三季作物並收穫三次。通過這種方式,在保障小麥和夏玉米産量的同時,額外收穫一季春玉米,提升了土地的産出效率。
在李鵲鎮“三作三收”小麥玉米新種植模式的試驗田裏,聯合收割機正在收割冬小麥。攝影 聶義山
在李鵲鎮“三作三收”小麥玉米新種植模式的試驗田裏,冬小麥收割完畢後,播種機械隨即播種上夏玉米。攝影 聶義山
如今,劉廷義的500畝試驗田已初見成效。每畝套種地塊中,僅用了三分之二的面積種植並收穫了冬小麥1173斤,經測算,扣除人工、肥料、灌溉等費用後,每畝地可增加效益200至300元。春玉米的套種也提升了總體收益。
這一模式取得的成績,讓其推廣價值得以凸顯。2023年,廣饒縣僅有一戶進行幾十畝試驗種植,而今年,該模式已在黃灌區和井灌區的良田裏推廣種植達 1000畝。“從前期試種效果來看,增産效果顯著,去年測産畝産達到3700斤,今年小麥玉米長勢良好,産量有望超過去年。”廣饒縣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目前,山東省農業農村廳、省農科院及廣饒縣農業農村部門正緊密合作,從品種篩選、茬口銜接、田間管理等環節為農戶提供系統指導,著力解決大型機械播種、收割等難題,推動“三作三收”模式惠及更多農戶。(文 呂寧 聶義山 劉雲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