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濰坊安丘市金冢子鎮草店子村的豆青蟲養殖大棚,綠葉間一條條圓潤的豆青蟲(俗稱 “豆丹”“豆蟲”)正啃食葉片,茁壯成長。再過十幾天,這些昔日的豆田害蟲,就將蛻變為市場搶手的 “綠色金疙瘩”。
金冢子鎮豆青蟲産業的興起,不僅是一個村莊的致富故事,更是觀察安丘市發展特色農業、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的窗口。透過一隻小蟲的“逆襲”,安丘市以生態築基、創新驅動、品牌賦能的特色産業高品質發展路徑清晰呈現。
綠葉間一條條圓潤的豆青蟲 供圖 安丘市委宣傳部
“害蟲”變“金蟲”:生態執念鑄就“零農殘”金鑰匙
豆青蟲的核心價值,源於其對生態環境的極致要求。養殖全程禁用化肥農藥,防蟲防鳥唯賴物理屏障,鑄就了其叩開高端健康食品市場的 “金鑰匙”——“零農殘” 疊加高蛋白、低脂肪,精準契合現代消費需求。
這正是安丘市“生態優先、價值提升”農業理念的縮影。在安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轉化路徑清晰可見:輝渠鎮的無污染山地孕育出國家地理標誌“輝渠小米”;石埠子草莓以嚴苛綠色標準打入京滬高端商超;柘山蜜薯、官莊大桃等特色産品同樣印證:生態底線就是農産品的核心競爭力與溢價源泉。
豆青蟲養殖大棚 供圖 安丘市委宣傳部
蟲兒肥,腰包鼓:“低門檻高回報” 編織共富網
“養它不費大力氣,跟種玉米小麥差不多,等毛豆長到6、7片葉子,把豆青蟲籽撒下去,拉好防護網防住蟲鳥,基本就沒啥操心的了。” 金冢子鎮豆青蟲養殖戶的笑容,道出了産業惠民的實質:“一畝一茬收 200 斤左右,頭茬價高時一斤能賣 300 元,市裏、鎮上都鼓勵搞特色,心裏有底!”
豆青蟲産業“門檻低、管理易、收益穩”,是聯結小農戶與市場的有效“通路”。這種“小切口、穩回報、廣覆蓋” 的模式,正在安丘多點開花:柘山鎮“鎮黨委+合作社+公司+農民”四位一體的産業聯盟,實現蜜薯全産業鏈託管經營,商品薯率提升至70%,年帶動農戶增收8000萬元以上;官莊鎮推行“龍頭企業+示範基地+農戶”模式,協議價包銷保障2000余戶穩定收益,産品遠銷日韓。小産業,正織就一張惠及千家萬戶的共富網絡。
綠葉間的豆青蟲 供圖 安丘市委宣傳部
小蟲馱起大産業:解碼特色農業 “綠富美”
打造豆青蟲綠色生態品牌,契合安丘推動特色農業品牌化、高附加值升級的核心方向。如今,輝渠小米、石埠子草莓、柘山蜜薯等一批鄉鎮“明星”品牌,或獲國家地理標誌認證,或形成強大區域影響力。它們共同托舉起“安丘農耕”區域公用品牌。以“安丘農耕”為引擎,安丘正驅動分散的特色産業加速向標準化、組織化、高附加值的現代化供應鏈躍遷,鍛造出強大的市場競爭力和全域抗風險韌性。一條小蟲,馱起的是安丘將“地方小特色”鍛造成“共富大産業”的振興智慧。(文 鄭暉 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