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全民健身從“倡導”轉向“剛需”,東營這座以石油聞名的城市,正以一顆小小的匹克球為支點,在齊魯大地上書寫著體育賦能城市發展的生動注腳,它憑藉其前瞻性的規劃、全方位的推廣以及雄厚的發展實力,跑出了山東匹克球運動發展的“加速度”,更探索出一條“體育+民生+産業+文化”的融合發展新路徑,為新時代全民健身事業提供了鮮活的“東營樣本”。
東營港匹克球主題公園 攝影 莫紹
高點定位謀劃推進
東營市委、市政府積極推動匹克球運動發展,近兩年連續將匹克球推廣列為東營市體育重點工作。經與世界匹克球聯盟、國家體育總局小球管理中心積極溝通對接,2023年9月,東營港經濟開發區仙河鎮成為國內首個且唯一的世界匹克球聯盟小鎮。2025年5月,東營市體育局印發《關於全市體育系統帶頭學習推廣匹克球運動的通知》,制定《關於推進全市匹克球産業發展的八項措施》,為推動匹克球運動發展提供了堅強保障。
聚力機構隊伍建設
2024年9月,東營市匹克球運動協會率先成立,之後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東營區匹克球運動協會相繼成立,其他縣區正在積極籌備註冊,年底力爭實現市縣全覆蓋。東營市聚力匹克球專業隊伍建設,舉辦國家級和山東省級匹克球教練員、裁判員培訓班6期,已擁有山東省級以上級教練員76人、裁判員125人,組建男單、女單、雙打、混雙參賽隊伍40支,為賽事組織打下基礎。東營市還廣泛開展匹克球“進學校、進社區、進機關、進企業”活動,培訓匹克球社會體育指導員1000人,向有關單位、社區免費發放球拍3000余副。據統計,東營市參與匹克球運動的人數已超5.2萬人。
實現場地建設全覆蓋
目前,東營市已有匹克球場地151片。其中,室內場地32片、室外場地119片,預計2025年底匹克球場地將達200片,實現東營市各個縣區全覆蓋。2024年在仙河鎮率先建成匹克球主題體育公園,建有具備承辦國際性賽事的38片專業室外場地。今年,東營市奧體中心網球館改造成匹克球館,觀眾席容納4500人,東營區新西蘭學校、東營經濟開發區莒州路小學等也改造建設了集中連片、可承辦賽事的專業場地,為舉辦賽事和運動推廣提供基礎設施條件。
全力打造賽事體系
一場賽事,激活一座城的體育熱情。東營已成功舉辦2屆中國匹克球巡迴賽(CPC-1000)、“好運山東”黃河口匹克球公開賽,今年賽事吸引了來自全國2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港臺地區和美國的近300名選手參賽,已發展成為東營的國家級品牌賽事。目前,東營市已將匹克球納入東營市運會、全民健身運動會、中小學生運動會比賽項目,先後舉辦山東省匹克球巡迴賽以及友誼邀請賽、中小學校園賽等形式多樣的賽事活動40多場。今年,東營正全力打造“魯超匹克球城市巡迴賽”,“黃河口”國際匹克球公開賽暨中美邀請賽也已在緊鑼密鼓籌備,力爭將匹克球賽打造成為繼馬拉松、公路自行車後,東營的第三大國際性品牌賽事。
培育匹克球産業
匹克球的推廣,帶動了全産業鏈的“乘數效應”。東營為推動匹克球裝備製造業發展引入了山東寶營體育産業發展有限公司。同時,東營充分整合賽事資源和旅遊資源,通過打造匹克球旅遊線路,舉辦山東省匹克球旅遊嘉年華活動,“中國匹克球巡迴賽(東營站)入選2024年度山東省“跟著賽事去旅行”目錄,實現體育與旅遊的相互賦能、共同發展。
一顆輕盈的匹克球,何以在東營迸發千鈞之力?答案藏在這座城市將國家戰略、全民健身與産業升級深度融合的“東營模式”裏。當球拍在黃河三角洲的晨曦中劃出優美弧線,它擊打的不僅是球體,更叩響了傳統工業城市向“活力健康之城”轉型的鼓點。(文 陳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