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山東頻道消息(記者 郭富瑩):7月30日,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以下簡稱“起步區”)舉行“加速衝刺五年成形”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數字城市部專場。會上,數字城市部相關負責人介紹了起步區在智慧城市建設與政務服務、營商環境提升等方面工作情況。
2025年既是濟南市“項目提升年”,也是數字濟南建設“全面提升年”,更是起步區實現“五年成形”目標的最後一個完整年份。起步區數字城市部按照“1+4+N”工作思路,全面推進“一網通城”建設,加快起步區全域數字化轉型,助力打造宜居、韌性、智慧的現代化新城區。
智慧城市建設拔節生長
以數字平臺賦能打造全覆蓋的智慧治理體系,起步區積極推進城市大腦體系建設,著力構建“區—街—社區—網格”兩級平臺四級應用的智慧治理架構。
打造全流程智慧監管閉環,起步區整合匯集19000路物聯網資源,依照“標簽森林”管理體系,構建涵蓋工地施工監管、非機動車亂停放等12類特色管理專題;以水庫、河道、大型公共建築為重點監測點,採用“人防+技防”與“高低點監控”相融合的模式,智慧分析160處重點水域及320個火災監控點的視頻資源,實現AI感知即時通知、高效處理的閉環流程。
同時,起步區高水準推進“智慧建設”平臺上線運行,構建“一項目一檔”數字化管理模式,設立儲備、在建、投後三大項目庫,完成起步區93個儲備項目、211個在建項目的全生命週期管理。
以“車路雲一體化”試點項目為突破口,起步區系統推進智慧城市與智慧網聯汽車融合發展。起步區率先出臺濟南市首個功能型無人車測試與示範應用管理辦法,為智慧物流、智慧環衛等場景落地提供制度保障;搭建城市級車路雲控基礎平臺和智慧網聯汽車安全監管平臺,促進車、路、雲互聯互通,實現城市動、靜態數據的融合通用。
此外,起步區借助數字轉型重塑治理流程與服務模式,增強群眾服務實效與獲得感。起步區推動社區智慧化改造升級,搭建起步區統一的智慧社區管理平臺,開發“隨手拍市民參與平臺”“鄰裡積分社區共治系統”等43項智慧應用;構建“AI+政務”智慧服務生態體系,打造黃小政智慧政務服務平臺,集成政策法規、證照信息等數據庫,實現智慧諮詢、精準導辦、個性推送三大智慧化服務場景。
政務服務與營商環境雙提升
審批改革實現新突破,起步區構建“1+15+N”政務服務網絡,拓展15個社會化服務網點,紮實推進“一件事”落地見效;完成濟南市首例合夥企業直接轉型為有限責任公司的註冊登記業務,將“登出—新設”兩件事轉換為“變更”一件事;首創“轉型預診”服務機制,為濟南市優化營商環境再添生動範例。
起步區加入“黃河流域通辦聯盟”“跨省通辦朋友圈”等協作平臺,打造涵蓋2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57個市(地級市、自治州、盟、國家級新區)、177個縣(縣級市、區)通辦服務圈,自實行跨域通辦以來,已累計服務企業及群眾超3000余人次。
同時,起步區打造政務服務“雲大廳”,依託遠程視頻幫辦窗口,創新性探索高頻事項跨區域“雲辦理”,高效實現區街兩級42項服務事項線上聯辦;高標準規劃建設“愛山東”起步區分廳,從辦事主體視角出發優化平臺介面,聚焦高頻需求,集成優化企業開辦、稅務申報、社保繳納、政策兌現等“全鏈條”功能模組,以“數據跑”代替“群眾跑”。
此外,在營商環境方面,起步區開展山東省首批惠企政策“直達快享”試點工作;圍繞企業需求,做深企業增值服務,推出“風起青蘋 潤企華章”主題服務臻品行動;構建“政府主導+企業參與+社會監督”的全方位監測體系,做實營商環境監管,設立10個重點營商環境監測點,形成問題“發現—交辦—整改”閉環機制,為優化營商環境“把脈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