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靜安共和新路街道率先試點“善治街區”模式

2022-11-30 10:34:53|來源:東方網|編輯:彭麗 |責編:馮薇薇

  原標題:首批街區長將走馬上任!靜安區共和新路街道率先試點“善治街區”模式

【區縣新聞】上海靜安共和新路街道率先試點“善治街區”模式

【區縣新聞】上海靜安共和新路街道率先試點“善治街區”模式

圖片説明:首批全職街區長、善治街區第二網格長強碧薇

  以居民區為行政管理區域的傳統模式正在被打破,記者從靜安區共和新路街道獲悉,該街道正在全區範圍內率先試點“善治街區”模式,即將26個居民區劃分成四個街區,平均一個街區囊括了六七個居民區,涵蓋了社區、樓宇園區、商鋪、駐區單位等,還將委任基層幹部、商戶負責人、兩新組織志願者共同參與街區治理,探索“雙街區長”制。

  記者了解到,自從善治街區模式初步成形後,原本一些閒置的邊角料資源被巧妙利用起來,讓園區班車、“共享停車”、小哥茶鋪等項目得以紛紛落地。

  率先成立善治街區共同體,將遴選一批全職和兼職街區長

  在防疫過程中,共和新路街道轄區內的樓宇、園區、市場與居民區一起結下了攜手抗疫的深厚情誼。正是風雨同舟、共同戰“疫”的歷程,為街區共治夯實了基礎,為重塑街區功能注入了新的力量。

  而在疫情常態化的日常督查過程中,街道也發現,傳統以條線為區分的督查存在諸多弊端,比如美發美容行業屬於城管執法,KTV屬於文化執法大隊執法,餐飲屬於市場所執法等,在執法上較難形成合力。

  在復盤了疫情期間和疫情常態化管理的一些綜合管理的做法後,街道設立了善治街區共同體。“我們將城管、市場所、派出所等各相關職能部門的執法力量統一放在街區層面,形成聯席執法隊伍,一旦街區有了問題,就能第一時間處置,高效又便捷,打破了條線壁壘。”首批全職街區長、善治街區第二網格長強碧薇説道。在她看來沿街商鋪的管理一直是老大難問題,以前園區、社區、商鋪可能共處一個轄區範圍內,卻沒有交集,街區的劃分,街區長的設立將讓這些“平行組織”産生“量子糾纏”。

  值得一提的是,每個街區還有一位“第二街區長”。大寧茶城的00後店主葉詩敏在疫情防控期間是街區一名熱心志願者,現在她還有另一個身份——第二街區街區長助理,如今“街小助”正全身心投入街區治理中。

  在街區劃分時,每個街區的生態也較為豐富,由樓宇、園區、駐區單位、社區、商鋪等構成。駐區單位長途客運站針對滬北居民區的共享停車方案就是借了“善治街區”的東風。在多方運作下,如今滬北居民區的車主的停車難題得到緩解。未來,有了街區長的協調,商務樓、園區針對附近社區的共享停車可以更快實現,服務的人群將更為精準。

  “我們希望以加強黨建引領網格管理為抓手,進一步提升街區網格化管理工作實效,除了職能部門人員力量外,街道包聯領導、城運中心網格員、黨建指導員、黨群工作者等下沉網格,構建街區綜合治理黨組織。”街道黨建辦負責人介紹説,除了即將成立的街區善治黨總支,未來街道還將成立商鋪聯席會、小企業聯合工會等進一步完善街區組織體系建設。

【區縣新聞】上海靜安共和新路街道率先試點“善治街區”模式

圖片説明:同心巴士

【區縣新聞】上海靜安共和新路街道率先試點“善治街區”模式

圖片説明:共和新路街道的黨群工作者黎冰冰

  園務會“駕”起園企“同心圓”,更打破園區、社區孤島效應

  率先試點善治街區共同體後,一些典型項目也應運而生,對這一新模式有了很好的詮釋。

  共和新路街道的黨群工作者黎冰冰現在的身份有些斜杠,現在的她不僅是一名黨群工作者,更是第一善治街區工作站的一員。

  黎冰冰告訴記者,街區園務會的全稱是園區樓宇事務委員會,涵蓋了園區黨組織書記、産權方(物業管理方)負責人、園區黨群服務站站長、園區黨群工作者、企業代表等全陣容,是善治街區中重要的一環。

  第一街區的上海國際新媒體産業基地園區(簡稱“國媒中心”)是一個“新媒體+文化創意”為主題的標杆産業園區。2021年建成後已入駐了40余家企業。園區緊鄰大寧商圈,卻距離地鐵站有著“説近不近説遠不遠”2公里的距離。隨著入駐企業的不斷增多,越來越多企業員工面臨通勤交通問題的困擾。

  如何讓白領更便捷地上下班,解決“最後二公里的”難題成了第一樁要事被街區和園務會提上了議事日程。

  街區園務會針對白領需求立即召開協調會,實地走訪聽取意見,結合園區實際情況制定方案,設置多個接駁時間和站點,靈活運行,適時調整站點和線路,提升服務。經過努力,今年8月底,往返于園區和地鐵站之間的暖心短駁車如期上線運行,為企業員工每日通勤帶來極大的便利。

  在黎冰冰看來,看似只是班車的小事,卻需要多方資源的協作,之前只是園區單槍匹馬出力,許多事不了了之。但現在有了街區的協調,四面八方的助力推進項目的進展更順暢了。

  不僅如此,有了街區園務會,對於盤活信息庫也有了助力。黎冰冰介紹説,園務會根據園區企業特色和不同類型進行歸納整合,根據園區內不同類型企業需求,建立項目信息庫,利用大數據優勢優化園區治理,提高資源利用率和信息共享率。園區信息庫面向園區企業、員工、周邊居民公開發佈,倡導企業、員工發揮自身優勢、特長,進行項目申領,同時擴展到街道相關職能部門、黨組織等,輻射延伸至相鄰社區,形成資源共享及效能最大化。“有了街區的概念後,園區、社區不再是孤島,而是可以資源互享,有了互動。”

  比如,原本在園區裏打造的“新心驛站”、“白領驛家”等品牌服務項目只供園區白領“獨樂樂”,如今園區內設立的白領書屋、媽咪小屋、休息驛站、心靈氧吧、共創空間等功能也對街區轄區範圍內的共建單位、社區居民等開放,讓這些場所的利用率更高。

  “現在的社區治理和以前不一樣了,街區治理更便於解決一些社區問題,將一些零散的跨社區、跨園區的資源有效整合起來。”據街道黨建辦負責人介紹,因為街道轄區內的樓宇園區存在體量小、分佈散、企業小的特點,他們以街區為範疇,將單體量較小的園區,依據相近原則聯合組建“園區樓宇事務委員會”,由該組織牽頭日常治理工作,密切聯繫企業、推進服務項目、促進企業發展,參與社區治理,定期召開民主協商會議,實現自治管理與有序管理的良性互動。

【區縣新聞】上海靜安共和新路街道率先試點“善治街區”模式

圖片説明:共和新路街道東部黨群服務中心小哥茶鋪

【區縣新聞】上海靜安共和新路街道率先試點“善治街區”模式

圖片説明:小哥茶鋪項目負責人顧緯驊

  落地小哥茶鋪,讓新就業群體有了歇腳的地方

  説到底,街區的主要服務對象還是人。快遞小哥、外賣小哥等新就業群體既是解決街區的商戶、居民、白領等“最後一公里”配送的“擺渡人”,更是奔走在街區不可忽視的服務人員。

  奔走于居民區洗手間難覓,忙碌間隙休憩地難尋,想要介面水也不容易……這些對於外賣、快遞小哥,網約車司機等新就業群體來説卻成了每天的煩心事。借助了街區的資源後,共和新路街道第二街區的大寧茶城共同孵化出了“小哥茶鋪”,巧妙地解決了小哥們的“難言之隱”,為新業態新就業群體提供“歇歇腳、喝口水”休息場地,也成為了善治街區的典型案例。

  共和新路街道有著悠久的茶文化歷史,著名的大寧茶城就坐落于街道轄區內,利用這一得天獨厚的區域化黨建單位的優勢。街道孵化出了特色項目——小哥茶鋪等,目前已設置了五個茶鋪,其中一個還在升級改造中。“這一項目是街區聯手上海大寧國際茶城市場經營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為小哥們提供歇腳、手機充電、共享雨具、應急藥品等暖心服務。”

  “不光是快遞小哥、外賣小哥們,還有遊戲主播、網絡主播等這幾年紛紛現身,這些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都是我們需要關愛的對象。”顧緯驊介紹説,目前街道已經升級了現有硬體,打造了“新心驛站”服務陣地,在區黨建服務中心指導下統一掛牌,向新業態新就業群體提供避風港、落腳點、學習角。進一步梳理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陣地資源,合理劃分功能佈局,添置必要硬體設施,向周邊或途徑的新業態新就業群體提供如飲水、如廁、充電插座等基礎服務11項,健身器材等特色服務2項,黨史介紹、陳列展示等政治引領服務3項。

  “園區共享停車、小哥茶鋪等項目的成功落地讓我們看到了‘善治街區’模式的可行性。”街道黨建辦負責人介紹説,“善治街區”的設立形成了服務管理的全覆蓋,更形成了社會企業雙向互動的有效治理力量。不管是疫情防控、營商服務、社區治理、志願服務等,都可以有效整合各類資源。(作者:張力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