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第四人民醫院神經外科與華科精準公司在滬隆重發佈機器人“腦出血創新診療方案”,展示了醫企雙方在3D結構光機器人腦出血手術治療領域的最新科研成果,為進一步提高腦出血的手術治療效果,提供了新途徑。
據了解,此次發佈會由上海四院神經外科主任張志文教授主持。上海四院神經外科蔣成昊、王偉兩位主治醫師針對機器人腦出血自動手術入路設計軟體(模組)機器人3D結構光註冊技術做現場講解及演示。
圖説:腦出血創新診療方案發佈會 供圖 採訪對象
在發佈會上,張志文教授主要對3D結構光快速註冊和腦出血手術自動路徑設計模組的優勢及應用做了詳細介紹。張志文介紹,3D結構光技術通過快速密集掃描實現人臉識別註冊功能,將掃描信息與CT/核磁影像融合,實現目標靶點導航定位;腦出血手術自動路徑設計模組能幫助醫生設計出安全、快捷的手術路徑,就像為醫生提供了一個智慧導航儀,確保腦出血手術獲得滿意效果。
張志文坦言,這項創新技術能迅速找到最適合的手術位置和入路,確保手術精準性。對於患者來説,這也意味著經歷手術時間更短、風險更小、康復也更快。
張志文説,自動路徑設計模組具有三個主要特點。一是精準規劃:自動路徑設計模組利用患者的影像數據(如CT或MRI),通過演算法自動計算出最優的手術路徑,避開重要的神經和血管結構,減少手術風險。二是個性化定制:根據每位患者的具體情況,提供個性化的手術路徑規劃,確保手術過程中的精準性和安全性。三是提高效率:自動路徑設計大幅減少了術前準備時間,使手術規劃更加高效、準確,提升了整體手術效率。
此外,機器人3D結構光快速註冊技術具有高精度成像、實時定位和不需要骨釘標記(無損傷)的優點。3D結構光技術能夠快速生成高解析度的三維圖像,提供詳細的手術區域立體視圖,幫助醫生更清晰地了解出血位置及周圍結構。在手術過程中,3D結構光機器人能實時更新手術區域的三維圖像,提供準確的手術定位、提高操作精度。通過精準定位和導航,手術機器人可以減少對正常腦組織的損傷,提高患者的術後恢復速度。
張志文最後介紹説,腦出血手術自動路徑設計模組與機器人3D結構光快速定位技術相結合,顯著提升了腦出血手術的精準性、安全性並減少術中註冊時間,完美實現了神經外科所追求“精準、微創”的手術理念。通過精準的手術路徑規劃和高精度的實時定位,減少了手術風險和創傷,提高了手術效率和治療效果。這些技術的發展,為神經外科領域帶來顯著進步,明顯改善腦出血患者的預後。(新民晚報記者 左妍 通訊員 陳霞瓊 肖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