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奧體中心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王健 攝
隨著9月20日閻良區戶外極限運動比賽場地的建成,西安市負責承建的8個十四運會比賽場館全部提前竣工,“西安速度”背後所彰顯的,正是西安承辦十四運的信心與決心。場館建設是辦好全運會的硬體支撐和重要標誌,賽後也將是留給古城西安的寶貴遺産。記者從市體育局了解到,早在場館建設期間,我市就提前謀劃賽後利用問題,力圖讓“全運遺産”能夠真正惠及古城市民。
疫情後積極復工復産
十四運會場館中,西安市本級新建場館有西安奧體中心“一場兩館”、閻良區戶外極限運動(攀岩、滑板)比賽場地,改造西安城市運動公園體育館、室外三人制籃球比賽場地以及西安秦嶺國際高爾夫球比賽場地。據悉,全部8個比賽場館總投資約80億元,投資和建設規模為西安歷史之最。場館建設期間,市體育局、市迎全運建設指揮部等業務部門全程指導把控體育工藝標準,及時研究解決項目技術難題,確保場館建設順利實施。
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令生産、生活按下了“暫停鍵”。為了保證場館建設,西安市有關部門主動克服疫情防控對場館建設的不利影響,積極復工復産。“市政府積極協調市級相關部門開闢了‘綠色通道’,對場館建設單位復工期間的物資運輸、供電供氣供暖供水等保障工作以及跨區作業等事項提供服務保障。我市所承擔場館建設的各單位,採取包車接送、報銷返途車票和隔離期間發放誤工補助等方式方法,積極組織場館建設項目復工復産。到今年3月份,西安奧體中心復工人員已達到2300人,其餘幾個項目的建設工作也進入有序狀態。”西安市體育局場館産業處有關人員告訴記者,復工後疫情防控工作也做了充足的預案準備,預先對工人生活區進行翻新改造,將原有的1500個床位增加至3000個,並劃分出能容納2000人的隔離居住區。通過實施項目人員“零流動”、加強物理防護及衛生消殺、加強日常管理及防疫宣傳等多項措施,堅決做到“三個一切”“五個所有”,確保了復工人員零感染。
賽後利用“胸有成竹”
每屆全運後之後都會給舉辦城市留下寶貴的遺産,其中場館利用問題備受關注。記者採訪中了解到,早在市本級場館尚處於建設期間,西安市就提前謀劃賽後利用問題。“全運會結束後,西安地區的賽事承接能力將得到極大提升和促進。西安奧體中心在十四運會後將統籌細化奧體片區體育功能及産業發展佈局規劃,以打造東部體育特色小鎮為發展定位,充分發揮已建大型公共體育場館設施和新建中小型體育場館設施等對體育産業發展的主導和帶動作用,積極探索體育産業與文化産業、旅遊産業、康養産業、信息産業等相關産業融合發展的新模式,注重對場館無形資産的開發利用。通過利用和改造既有場館設施,採取場館租賃、體育培訓、健身服務、商業銷售、休閒購物、觀光旅遊、廣告經營、品牌輸出等多种經營方式,提高公共體育服務水準,發揮場館綜合效應,最大限度實現國有資産保值增值。”在西安市體育局相關負責人看來,西安奧體中心不僅是新的城市名片,也將成為西安體育功能的承載區。
閻良區戶外極限運動比賽場地以及改造後的西安秦嶺國際高爾夫球場,將作為西安市戶外運動的重要基地,為專業隊集訓、群眾健身提供專業的運動場地。同時,場地將加快完善配套設施功能,儘快形成集競賽表演、運動體驗、休閒旅遊等功能于一體的戶外運動基地。“十四運會後,我市新建和改造的體育場館將全部向社會開放,並繼續堅持公共體育場館向社會免費、低收費開放的公益屬性,持續加大政府補貼和購買服務力度,讓人民群眾充分享受全民全運、全運惠民和社會經濟發展帶來的豐碩成果,進一步激發全民健身熱潮,推動體育事業發展,為早日實現健康中國偉大戰略做出積極貢獻。”西安市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閆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