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貿試驗區助推陜西構建雙循環新格局
來源:陜西日報  |  2020-11-25 09:09:28

自貿試驗區助推陜西構建雙循環新格局

  中歐合作産業園重點項目博世力士樂西安二期工廠一角。 陜西自貿試驗區西安經開功能區供圖

  今年以來,全球經濟運行面臨較大壓力,面對複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作為聯繫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平臺和西北地區唯一的自貿試驗區,陜西自貿試驗區如何發揮先行先試優勢,在國際競爭與合作中培育新的增長點、助力新發展格局?

  發揮示範引領 帶動區域協同發展

  9月7日,在青海生態(産業)博覽會期間舉辦的商務領域新思路新發展高層論壇“自貿區建設”分論壇上,陜西省自貿辦與青海省商務廳簽訂了利用自貿試驗區平臺推動協同發展合作框架協議,重點圍繞制度創新、産業合作、投資促進、展會合作、口岸合作、“一帶一路”建設6個方面加強合作,協同開放創新。

  陜西省自貿辦副主任翟北秦表示,陜西和青海地域相鄰、經濟相通、文化相融,在旱作農業種植、生態、科技、製造等方面有較強的互補性,在自貿試驗區建設中,兩省應尋找合作共同點,加強合作交流,推進協同創新。

  自去年以來,陜西自貿試驗區西安管委會先後與三門峽市、蘭州市建立聯動發展機制,達成全面合作共識,將西安區域創新經驗率先向兩市複製推廣,在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區域協同、産業融合、平臺共享和“一帶一路”建設等方面共享經驗,形成新的區域增長極。

  成立3年多來,陜西自貿試驗區充分發揮先行先試優勢和示範引領作用,按照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不斷加強區域互通互聯,推進區域經濟協同發展,不僅讓自貿試驗區的紅利外溢,也將先進地區制度經驗引進來。自貿試驗區西安高新區與深圳前海合作建設絲路(西安)前海園,總投資約25億元,預計2021年6月竣工投用,計劃引入130傢俬募股權投資機構、基金管理規模600億元。該項目是“前海模式”走出深圳、走進內陸的第一站,將推動西安絲路金融中心核心區建設,助力西安在國家中心城市建設中加快打造“一帶一路”金融開放新高地。

  目前,陜西自貿試驗區已開發運行陜西省科技管理服務一體化雲平臺、國家知識産權運營公共服務平臺軍民融合(西安)試點平臺等,推動西部地區科技協同創新和技術有效利用,並依託西安科技大市場,建立國內首個實現科技資源要素信息高速流轉和有效分發的雲服務公司,協助青海西寧、山西運城等10余個中西部城市建設區域科技創新綜合服務體系。

  “陜西自貿試驗區通過搭建多元化、國際化的開放平臺,不斷促進資源、技術、人才有效聚集,助力暢通國內大循環,加快形成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翟北秦説。

  暢通發展梗阻 加強區域互聯互通

  今年的上海進博會上,中歐班列長安號吸引了眾多國內外客商關注。在進博會這個國際大舞臺上展示形象、尋求合作的同時,長安號也將開放、共贏的機會帶給世界。目前,長安號已常態化開行15條幹線通道,覆蓋“一帶一路”沿線45個國家和地區。截至10月31日,長安號今年共開行3167列,是去年同期的1.8倍。

  為全面推進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和陸海聯運通道建設,陜西自貿試驗區西安國際港務區功能區不斷創新區域互聯互通合作機制,與周邊節點城市展開通力合作,將各類貨物聚集到西安運輸,構建了“+西歐”集結體系。“襄西歐”“廈西歐”“徐西歐”等國際貨運班列相繼開行,近期西安港又攜手河北唐山、山西永濟、陜西渭南、貴州貴陽先後開通“唐西歐”“永西歐”“渭西歐”“貴西歐”國際班列,實現了與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晉陜豫黃河三角洲等主要貨源地的互聯互通,形成了國內大循環網絡,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正在織線成網。同時,與天津、青島、寧波等沿海港口合作開行了陸海聯運班列,實現與海上絲綢之路的無縫銜接,加快西安融入世界海洋經濟。

  陸港、空港聯動發展構築立體開放大通道。西安國際港務區與西鹹新區空港新城建立聯動機制,放大“自貿+綜保+跨境”的疊加優勢,“雙港驅動”模式不斷成熟。

  9月1日,4287件小百貨搭載長安號,滿載陜西特色文創産品的全貨運飛機同時以跨境電商B2B直接出口和跨境電商出口海外倉監管方式通關,分別從西安港出發前往哈薩克斯坦,從西安咸陽國際機場發往韓國仁川、日本東京。空港、陸港攜手為陜西外向型經濟發展探索出了新路徑,激發了新活力。

  緊扣“一帶一路” 積極開拓國內國際市場

  11月19日,在博世力士樂線性導軌和柔性傳送系統生産項目作業現場,一輛輛智慧動態物流小車在倉庫與生産線之間往返穿梭,來回裝配原料,運送成品。“西安工廠作為博世力士樂集團全球未來工廠示範基地,幫助中國製造業迎接智慧、互聯時代的到來。”博世力士樂(西安)電子傳動與控制有限公司商務總經理安迎莉説。

  作為聯繫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平臺,陜西自貿試驗區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大格局,拓展多元化國際市場。自貿試驗區西安區域堅持深化開放,攀升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建設的中歐合作産業園聚集了博世力士樂、阿爾斯通、達能、布勒等世界500強企業項目,上半年園區完成固定資産投資約1.2億元。同時,西安區域支持愛菊糧油集團建立哈薩克斯坦農産品原料基地、阿拉山口加工貿易集散中心,形成互為支撐、協同發展的中哈農業跨國合作體系。

  為了更好支持外貿企業“走出去”,促進跨境電商、融資租賃等新業態快速發展,今年以來,陜西自貿試驗區率先開展國際保理美元融資業務,發放美元融資500萬元,惠及上海、浙江、廣東等地約150家中小微出口企業,節省企業融資成本3%以上,有力推動外貿新業態加速聚集融合、聯動發展。同時,“通絲路”陜西跨境電商人民幣結算服務平臺影響力不斷提升。截至目前,平臺入駐企業170家,其中西北五省(區)企業佔90%以上;通過平臺開展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交易額達到1540萬元,200余種産品銷往韓國、緬甸、日本、越南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下一步,陜西自貿試驗區將持續發揮輻射帶動和示範引領作用,深耕改革開放試驗田,助力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為推動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注入新動力。”翟北秦説。(記者 崔春華)

編輯:王菲
“‘雲上解碼幸福中國’——外媒記者雲參訪”系列活動之西安國際推介日_fororder_871c824428f68095bda481ffe3c6a9e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