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自貿試驗區西安區域:聚焦重點領域謀突破
來源:中國經濟網  |  2021-01-04 14:10:00

  2020年12月23日,“祝賀首列土耳其·伊斯坦布爾—中國·西安中歐班列開行儀式”在陜西自貿試驗區國際港務功能區舉行。這趟貨運班列于2020年12月4日從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出發,沿著裏海運輸走廊,行程近8700公里,于北京時間12月19日抵達西安。班列滿載42個集裝箱的冰箱,貨值千萬餘元,將從西安向全國分銷。

  圍繞中歐班列長安號的高品質開行,陜西自貿試驗區西安區域近年來推出了一系列系統性、集成性創新舉措,有效擴大了班列運輸的貨物品類,提升了班列運輸的廣度與深度,為中歐班列長安號高效開行提供了強勁動能。

  截至2020年11月底,中歐班列長安號2020年共開行3441列,運送貨物總重約264萬噸,均是上年同期的1.8倍,開行量、重箱率、貨運量等綜合指標穩居全國前列。中歐班列長安號向西已開通西安至中亞、歐洲15條線路,覆蓋45個國家和地區。

  陜西發揮自貿試驗區先行示範作用,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可複製可推廣為基本要求,努力形成一系列系統集成性強、含金量高的創新成果,引領帶動開放發展。例如,陜西自貿試驗區西安區域圍繞中歐班列長安號運營組織模式推出的系列創新舉措,聚焦全國首家商業保理公司獲批開展美元融資業務推出的“國際保理美元融資服務模式”等,均是在差異化改革方面的探索。

  截至目前,陜西自貿試驗區西安區域共形成300項創新案例,10項創新案例得到國務院和相關部委通報表揚,20項創新案例在全省複製推廣,9項創新案例入選陜西自貿試驗區“最佳實踐案例”。

  據介紹,陜西自貿試驗區西安區域將重點聚焦四個方面,當好開放的“領頭雁”,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

  一是發掘特色優勢,形成更多系統集成創新成果。利用“通絲路”平臺擴大出口貿易使用人民幣結算,為跨境電子商務人民幣結算業務的規範發展提供實踐案例;依託國家文化出口基地開展創新,打造文化産業聚集區;創新會展領域進出口監管模式,探索擴大進口商品展示功能,不斷提高自貿試驗區貿易便利化水準;更好發揮“一帶一路”國際商事法律服務示範區作用,推進自貿試驗區積極開展“一帶一路”國際商事爭端解決業務。

  二是強化內需導向,積極培育新業態新模式。鼓勵外商投資企業參與自貿試驗區創新,更好發揮外資在推動産業轉型升級、科技創新等方面的積極作用;著力做強做優産業鏈供應鏈,加快發展新一代先進製造業,積極培育新興業態,圍繞産業強鏈補鏈固鏈,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加快推進口岸、綜保區、跨境電商綜試區建設,吸引帶動更多高端産業聚集;積極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加快聚集全球優質資源要素,不斷提高人民生活品質。

  三是打通開放通道,不斷提高擴大開放水準。促進投資、貿易、資金、運輸和數據安全有序流動;支持中歐班列長安號優化運營組織模式、提高通關效率、帶動産業聚集、建設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構築內陸地區效率高、成本低、服務優的國際貿易通道,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貿易、技術和文化等方面的互聯互通;加快陸港、空港聯動發展,探索國際國內空陸多式聯運服務,構築立體開放大通道。

  四是發揮帶動作用,推進區域協同發展。主動參與和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圍繞一系列重大戰略,在投資貿易領域依法依規開展先行先試,探索建設適應高水準開放的行政管理體制;發揮自貿試驗區的載體和平臺作用,推廣相關經驗,輻射帶動西部地區産業轉型升級,促進在研發設計、生産銷售和物流配送等環節協同創新發展,助力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經濟日報 記者 張毅)

編輯:王菲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