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7名高中生用時10個月寫“提案” 住陜全國政協委員將帶到今年全國兩會
來源:三秦都市報  |  2021-03-02 09:18:40

【中首  陜西】西安7名高中生用時10個月寫“提案” 住陜全國政協委員將帶到今年全國兩會

  祁志峰(前排左一)會將這份“提案”帶到全國兩會

  當“嫦娥”飛天時,你的內心是否會為之澎湃?當“天宮一號”奔向火星之時,你是否曾暢想和它一起翱翔九天?來自西安高新一中的七名高三同學,將自己的這些感受凝聚到了一份中學生“提案”之中——《關於運用“硬科技”資源,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的提案》。

  本週,這份“提案”將由住陜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拍賣行業協會副會長祁志峰帶到今年全國兩會上。

  靈感  被科技進步激發的愛國情感

  2018年,電視上熱播的紀錄片《大國重器》講述了充滿中國智慧的機器製造故事;走進影院,電影《厲害了,我的國》也反映我國科技、軍事等領域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激發著同學們來自心底的震撼。

  作為此次提案小組的主要負責人,戴著眼鏡、扎著馬尾的小姑娘徐嘉苗看起來有些靦腆。“硬科技這個概念的提出點,恰巧就在西安。”

  “硬科技在愛國主義教育中意義重大。我國硬科技處於上升期,為深入推進愛國主義教育發展提供了契機。”“提案”中同學們寫到。將“硬科技”資源與愛國主義教育融合,有利於讓學生清晰了解到我國發展現狀,增強對於國家富強、民族進步的形象化認識,激發自信心與自豪感,同時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精神。

  確定了主題,這份“提案”就完成了從“模擬”到現實的第一步,那是2019年的11月。

  準備  歷時10個月發出千余份網絡問卷

  如果讓你為一個陌生領域付出10個月的努力,但結果卻是個未知數時,你是否會堅持?徐嘉苗、李金倩、盧皓穎、包聰奕、喻錦妍、劉彤舟、邱實七位平均年齡近18歲的高三學生,在極其繁忙的課業當中,為一個“提案”付出了這麼長時間的努力。

  製作問卷過程中,同學們從設置什麼問題、問題的先後、問題的問法以得到真實的回答,再到怎樣才能廣泛散佈、分析數據和結論;鏡頭之下,西工大門前,同學們第一次利用三腳架架起單反相機,採訪往來的學生;期末考試收完卷子,大家就匯聚起來討論,結束後才發現已經能看到天空的星星;利用停課時間完成所有素材的拍攝;從晚上7時開始剪輯直到第二天淩晨2時;在全國會議召開時,大夥面對電腦關注著線上的一舉一動,視頻、語音連線……

  邱實告訴記者,這10個月時間裏,他們一共發出1000余份網絡問卷,實地採訪30余人。“我們了解到,西安市已累計孵化硬科技企業200余家,實現納稅逾1億元。”李金倩接著説,“我們為家鄉的發展成就感到自豪,調研和收集資料的過程對我們來説本身也是一次愛國主義教育。”

  交流  全國政協委員為學生們點讚

  2月25日,祁志峰來到高新一中,與同學們座談,就“提案”的進一步修改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學生們能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種精神難能可貴。提案將愛國主義教育的宏觀命題與‘硬科技’這一具體事物結合起來,具有時代性、獨創性和可行性。”祁志峰認為,“青少年應該多參與這樣的活動,感受協商民主的濃厚氛圍,培養社會責任感。”

  溝通過程中祁志峰發現,同學們準備紮實,思維活躍。“在繁忙的學業中還有時間、精力去做這樣的調研,非常棒。”祁志峰對記者説。這也是他連續第三年將中學生的“提案”帶到全國兩會上。

  從2015年起,高新一中通過“模擬政協活動”德育實踐課的學習和實踐,由學生自主撰寫的提案每年都經由住陜全國政協委員提交全國兩會。從2016年的《關於加強公共場所母嬰室建設的提案》到2020年的《關於助力老年人進一步融入智慧生活的提案》,均得到有關部門回復,並推動了有關政策的出臺,有的還被教育部編寫進《道德與法治》教材裏。

  作為指導老師,高新一中教研中心副主任田建軍表示:“思政課是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而立德樹人的核心就是要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幾位同學提出用‘硬科技’來豐富愛國主義教育的素材,既貼合實際,又迎合了時代。而他們準備‘提案’的過程,則是政治課教學中的理論聯繫實際的具體體現。”

  收穫  開拓了視野提升了公共意識

  記者整理髮現,不僅是陜西,近年來,全國的學生都有相關活動。他們的“提案”涉及母嬰室建設、網絡直播、城市管理、智慧生活等,這些都與學生的身邊事密切相關。

  “以前總認為政治課程中的語言抽象,難以理解,但當我去寫‘提案’,卻實實在在體會到了抽象概括語言的重要性。”徐嘉苗對記者説,“它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和價值,同時兼具了解決問題的嚴肅性和嚴謹性。而宏觀與微觀原來也不只是物理的宇宙和原子,還在我們生活的上層建築和每個人的個體生活。”

  “模擬的提案,真實的收穫。”盧皓穎這樣寫下自己參與的感受。“我們從活動中得到的發現問題能力、調查能力、信息篩選能力、總結表達能力、時間管理能力、團隊作戰能力是真實的,遇見的每個人是真實的,得到的每個想法是真實的,得到的成長也是真實的。”(記者 石喻涵  實習生 王雯靜)

編輯:王菲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