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奶牛“醫生”到獼猴桃“專家”——記眉縣高級職業農民李凱
來源:中國網  |  2021-03-24 18:15:02

  “人勤地生寶,人懶地生草,這是老先人總結的,你現在讓我們懶管理那不是哄瓜娃嘛”。3月17日,寶雞市眉縣首善街道辦任三和村村民李凱,制止湯峪鎮獼猴桃種植戶王虎平除草時就碰了不軟不硬的釘子。李凱通過身邊幾個活生生的事例,使王虎平打心底裏接受了果園生草對果品品質提升,增加收入的益處。

  2004年,21歲的李凱一踏出校門,發現周圍群眾養殖奶牛的勢頭高漲但防疫知識匱乏,立即自費報考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動物科技學院,三年學滿成為當地最年輕的牛“醫生”。“那時候,整天背著藥箱給養殖戶牛圈裏鑽,幾個要好的朋友看見遠遠就躲,説我身上散發著難聞的牛糞味。”李凱搖搖頭憨憨地説:“朋友不喜歡不要緊,可養殖戶喜歡我呀。”不論是白天還是深夜,只要一個電話,李凱二話不説騎著自行車去出診。摔了多少跤,跑了多少路無人知曉。村裏人只知道他家後院3輛報廢自行車和墻上挂的11副磨損自行車輪胎是他5年內當牛“醫生”的傑作。

從奶牛“醫生”到獼猴桃“專家” ——記眉縣高級職業農民李凱

  隨著奶牛存欄斷崖式下滑,獼猴桃這一支柱産業在眉縣迅猛發展。2012年,李凱把家裏3畝果園作為實驗田,像媽媽照顧嬰兒一樣大膽實踐從書本和專家那裏學到的獼猴桃管理技術。經過三年不懈努力,摸索和總結出獼猴桃管理技術指南,實現一個由懵懵懂懂的門外漢到土專家的華麗轉身。與此同時,在家裏辦起“獼猴桃植保醫院”和農資門店為果農釋疑答惑,開具“紅處方”。“要取得高回報不僅要用心管理,還要舍得投入。我每畝投入在5000元以上,這幾年一直畝産值在2萬元以上。”李凱説道,2019年他以特聘農技員身份,被眉縣農業農村局指派到新西蘭學習獼猴桃先進管理經驗,之後通過層層選拔,成為一名特聘農技員,從此踏上獼猴桃標準化技術推廣之路。

  “我就是要把果園管理中的教訓給果農講出來,讓他們走捷徑不走彎路。”李凱非常清楚的記得首次受邀去湯峪鎮鐘侶坪村講課的情景。黑壓壓一片人群,個個睜著渴求科技知識的眼神站在地頭,他按捺不住緊張的心情。當講到果園生草等於給獼猴桃安裝了天然空調時,忽然被一位滿頭銀發的老人打斷話茬:“草和果子本來就一直掐架勢不兩立,你咋還讓我們果園生草?再不要指手畫腳了!”聽到這裡,李凱不急不慢的用農民聽得懂的方語,現身説法傳授千金難買的實踐經驗,聽的群眾心服口服。

從奶牛“醫生”到獼猴桃“專家” ——記眉縣高級職業農民李凱

  “每年肥料沒少上,功夫沒少費,錢沒少花,黃化病總治不了。客商説是‘杏黃獼猴桃’,把人能羞死。別説賣錢,只要不賠就謝天謝地了”。家住常興鎮魏家堡村的楊新琪有1.5畝獼猴桃園,他指著樹説:“丟人很,看著就來氣,早就想把這挖了”。一次,李凱在該村講完課後,老楊拽著李凱的胳膊非讓去果園瞧“病”。走進果園,一片金黃難得乏綠。李凱刨開樹根進行觀察,仔細詢問施什麼肥,距離樹多遠等。對樹一番“望聞問切”得出結果是施肥環節上出現問題。立即在地頭給老楊況開具了優化施肥方案,改變施肥方法的救急“處方”。依照治療方案操作管理,果園黃化病問題得到明顯改善,去年老楊家的果子被上門客商一次收購,而且賣了好價錢。

  金渠鎮范家寨村吳瑞是位勤快能幹的婦女,果園裏比娃娃臉還乾淨,水渠打的像木工線一般,但總是果個小、品相差,售價低。培訓班上認識李凱後就竹筒倒豆子大吐作務獼猴桃的苦水。“李凱説我吃虧在‘勤’,字上,架面勤管,地面懶務,深翻會傷根,除草不降溫,施肥不在多少,而在施得巧妙。”吳瑞甩甩額頭上髮際:“我就按他説的辦,抓好授粉和疏果兩大關鍵環節,當年果子賣了好價,人還輕鬆不覺得累。”

  首善鎮王家莊貧困戶陳寶剛家2畝半獼猴桃園由於缺乏科學管理樹勢早衰,兩年來,李凱每隔幾天都要上門手把手指導,如今樹勢恢復,枝條均勻分佈滿架面。“今年能把好粉授關,畝産5000斤優質果沒有問題”。李凱蹲在陳寶剛獼猴桃樹下看著架面胸有成竹的説。

  “你這瓜娃,賣面的還怕吃八碗。”2020年5月,首善鎮王莊村果農杜密賢來李凱農資門店要給自家2畝獼猴桃地買800斤複合肥。“2畝最多上400斤複合肥40斤中微量元素肥就夠了。”這句話把老杜説懵了,看到他一頭霧水李凱耐心地説,化肥施得過多果樹不但吸收不了而且會造成土壤板結、酸化,從而容易誘發潰瘍病、花腐病和灰霉病發生。聽了李凱的話,去年老杜一畝地節約成本300元,而且比兩鄰長勢好挂果多。採訪中了解到,從李凱手裏經過這樣的事枚不勝數。他的農資門店生意不斷沒有影響,相反比以前更紅火。李凱説:“一定要守住農資人的初心、誠心和良心,讓果農增産增收,客戶自然會越來越多。”

  李凱把課堂從家裏搬到地頭,又從地頭搬到手機,今年開春開起獼猴桃微課堂,每天晚上利用兩小時與近200名省內外果農交流互動,幫助他們解決生産中遇到的技術難題,截止目前共培訓果農15000余人。

  “我要在獼猴桃種植的道路上努力學習,通過技術培訓推廣,幫助更多的果農增産增收”。李凱如是説。 (馬愛萍 通訊員 趙寶琦)

編輯:王菲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